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巨头垄断下地方炼油厂的灰色盈利之道

2010-01-14 08:48:26 东方网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其中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确保炼油企业的利润。地方炼厂夹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中间,往年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今年以来地方炼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是否享受到了油改的好处?CBN记者专程到山东东营进行调查。

巨头垄断下的石油行业,民营油企的日子似乎一直都不好过。苦寻油源、大面积停产、集体亏损……地方炼油企业似乎成了悲情角色。

地炼真实生存状态到底如何?在中国推行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半年之后,CBN记者赴地炼最为集中的山东省展开调查,试图还原一幅真实的地炼图景。

亏损、赚钱?

初秋时分的东营市,笼罩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中。这里地处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千百年来,黄河携带黄土高原的泥沙,造就了这片“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土地”。1961年4月16日,钻获胜利油田的消息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当年的东营村因油而兴,发展成今天人口200万、工业产值超4000亿的东营市。

在市区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上,行人稀少。经过改装的斯太尔、解放大卡车呼啸而过,身后拖着的硕大油罐上印着醒目的“严禁烟火”、“爆”字。

“这都是外地来我们这里炼油厂拉油的,河北、河南、山西的,还有东北黑龙江的都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东营就靠油活着。”司机崔师傅向窗外努努嘴。

凭借坐拥胜利油田的便利,山东的小炼厂一度遍地开花。1998年石油业大重组,地方炼厂遭遇清理风暴,众多地炼被关闭。最后,全国仅保留下82家地炼,山东占到了21家,其中又以东营最为集中。如今,这里成为了北方地区三大石油公司之外最主要的成品油供应方。

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日渐强势,地炼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声音屡屡见诸报端。

循着油罐车的踪迹,崔师傅将记者送到了位于市区的一家炼厂。该厂拥有125万吨/年常减压—氧化沥青联合装置、25万吨/年常减压装置、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各一套,还正在建设一套40万吨的重催装置,总加工能力即将超过200万吨,在当地属于中型水平的炼厂。

在厂区门口,记者见到这样一幅景象:在一块1000平方米见方的空地上,停下了二十几辆油罐车,还有陆续到来的卡车按着喇叭寻找空地。司机师傅三五成群地打着扑克,等待进厂装油。

“亏损?”该炼厂的负责人王经理还没听完记者的问题,就哈哈大笑起来,“要是亏损,我们厂子还开着干啥?你看那些排队的车,每天至少有六七十辆,多的时候上百辆。都停不下了,我们准备在场子北边再扩建一倍。”

王经理详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新疆塔河购买的原油,到东营火车站价格是3800元/吨,再加30元的运费运到家。先上常减压装置,可以出20%到25%的油,再上催化裂化装置,又能得到20%左右的油。等到厂里的重催装置建成后,一套流程全部走完,汽、柴油的收率可以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一吨原油大约可以加工出来700千克的成品油。

“现在的90号汽油卖6400~6500元/吨,柴油卖5800元/吨左右,光出的汽、柴油这一块就能够盈利。还有后续的蜡油、渣油、石油胶呢,蜡油、渣油都是3000多/吨,石油胶比煤炭价格还贵,每吨一千四五,便宜的时候也要七八百。按照90%的炼油综合商品率算,现在的炼一吨油毛利率应该在1000元左右。”王经理说道。

CBN记者获得的一份文件也证实,即使是在国际油价飙至近150美元/桶的2008年,石油化工企业依然实现营业收入739.68亿元,同比增长18.8%;利润总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1.6%。

今年以来,地炼情况继续向好。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到7月份东营地炼累计加工原油604.2万吨,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减少5.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5亿元、利税37.5亿元、利润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57.1%、30.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5.7、15.5、18.8个百分点。

地炼的灰色盈利之道

在国际油价持续“高烧”时,即使是中石化这样的炼油巨头,都逃避不了亏损的厄运。去年全年,中石化集团炼油板块实际亏损高达1144亿元。那么,连原料来源都成问题的地炼,凭什么做到盈利?

“去年8月份之前都是挣钱,后期到10月份国际油价大跌,库存大的企业就赔,库存小的倒腾得好也还是赚钱。”看着厂外排成长龙的油罐车,王辉(化名)向CBN记者说,“利润不高的时候,地炼就低负荷运作,实在不行就安排检修。等到市场好的时候满负荷生产赶行情,比如说现在,大家开工率都很高。”

王辉所在的是一家民营企业,有一套3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和一套20万吨的延迟焦化装置。像这样的厂在东营只能算个小厂,2008年企业即实现利润接近亿元。对地炼来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套独特的盈利之道。

王辉告诉记者说,炼油企业最主要的成本在原料。地炼通过自己的渠道,即使在国际油价高涨时,也能够搞到一些便宜的油回来。甚至一些企业钻空子,装的是原油,在报关时却称燃料油,这样一来,一吨就有100多美元的差价。

地炼还有一个更大的低价原料来源地——胜利油田。王辉告诉记者说,他们厂的油基本是进口一半,从胜利油田来一半。“胜利的油好,含硫低、出油率高,还要便宜。这个月指标油涨了300才3500元/吨,比新疆塔河、苏丹的油都要便宜!”

胜利油田的油到地炼有三个渠道。一是中石化对炼厂的配额指标,一年170万吨左右,这对总加工能力超过4500万吨的山东地炼还不够“塞牙缝”。二是各油区办收的油。有些低产、老化的油井,胜利油田就转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产油由油区办收到一起后转卖给地炼,价格水平大概和指标油持平。第三条渠道,就是不法分子的偷盗油。

在胜利油田,弄到油卖给地炼已经是一个公开的发财致富“门道”。一辆三轮车加几个蛇皮袋,一年就成万元户,有些“神通广大”的村民年收入甚至可达百万元。2008年,胜利油田发生的盗油案件,有案可查的就有1036起,71个盗油团伙被打掉。这些盗窃的原油大多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了地炼,加工成汽柴油在市场上销售。

除了市场不好就逃、原料来源做手脚外,地炼今年还遇上了成品油定价改革带来的行情。一位地炼人士告诉记者,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的需求一直不好,以往这个时期休渔期结束该是用油高峰期,但市场一直没有反应。“今年卖得好,全是靠炒作起来的。从3月份起中石油、中石化开始推价,一直推到5月底,从5月份国家又开始比较密集地调价。每次预计要涨价,中间商就赶紧来进货,买涨不买跌,整个市场人气就带动起来了。”

“整体来说,随着经济从下往上走,所有的做油的这些行业都非常好做,相比往年都要好一些。今年地炼普遍盈利增长,基本是已经定了。”上述地炼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炼油厂 巨头 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