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专家:2050全球减排目标对发展中国家不公

2009-09-16 08:48:01 新华社   作者: 郑启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11日表示,今年八国集团峰会提出的2050年全球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的长远目标,看似发达国家高姿态地发挥“垂范作用”,实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不公平。

  潘家华在出席10日至11日于德国普伦举行的第二届全球经济论坛时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说,发达国家提出的这一长远目标乍听起来很美好,似乎展现了发达国家在减排上的“高姿态”,“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目标特别不公平,如果按照这个安排,发展中国家未来基本上将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潘家华说:“目前发达国家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换算成二氧化碳)为15吨,如果到2050年减排80%,则人均年排放量将降至3吨。然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不到3吨,如要实现2050年全球减排50%的目标,则发展中国家至少要在目前水平上减排20%,即人均年排放量降至2.5吨,这意味着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排放量依然低于发达国家。”

  “但是,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基础设施需要建设,而保持自身正当发展必然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潘家华说,“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上述领域的建设,所以发达国家提出的这个目标实际上将严重妨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接受这个目标。”

  潘家华说,目前中国学术界已在如何公平处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他领导的团队就在去年于波兰波兹南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全球碳预算方案,提出通过计算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在全世界实现碳排放的人际公平。

  之所以考虑累计碳排放量,是因为发展是一个过程。潘家华解释说:“我们不讲国际公平,而讲人际公平,是因为国与国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差别巨大,但人若要生存,就会有碳排放。按照这个方案计算,中国的累计人均碳排放还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欧美、日本差不多已用完了它们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限额,他们以后要继续发展,就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碳预算配额,以保持其碳排放预算的平衡。”

  潘家华认为,该方案不仅证明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度减排,同时也理顺了目前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以应对气候变化时的道德问题。

  他说,目前发达国家普遍以一种居高临下和施舍的心态来看待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而实际上按照人均累计碳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已用完了它们的排放限额,它们的继续发展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用自己的排放限额补贴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需要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形式为此进行偿付,这是“公平交易而非施舍”。

  首届全球经济论坛2008年在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普伦县举办,今年为第二届。该论坛邀请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专家和学者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探讨世界热点问题,致力于提供解决方案。本届论坛就如何加强全球金融机构监管、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等进行了探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