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关税交锋

2009-12-11 10:54:56 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韩志峰) 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已经进行到第五天了。“分歧、担忧、交锋”等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这以前,一些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提议甚至警告,也渐渐走进双方辩论的视线,让人们闻到了环境保护外衣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味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系列报道《哥本哈根气候旋风》今天播出第三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关税交锋

    记者报道

    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各国关于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争议,虽然对人类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但许多人还是觉得与日常生活关系比较远。然而,随着“碳关税”这个词的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法国等国提议明年将向国外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也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快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碳关税,就是对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首都钢铁集团环保事业部办公室主任王向安说,在中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如果征收碳关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钢铁等行业,首当其冲将受到影响。

    王向安:“现在我国钢铁的生产量很大,原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消耗是世界第一,而且很多粗钢都在出口。如果要征收碳关税的话,在这个产业链上涉及的面很大,这是最大的影响。第二个影响是,我国的钢铁业很多的产能都很落后,现在正处于改造期、上升期,需要长期的结构调整。在先进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出来之前,征收碳关税肯定会对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提出要对别国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提议,主要的解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他们将对国内企业在二氧化碳排放上设定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要支付“排放成本”。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对本国的企业采取类似的措施,为消除因此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总统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排放标准的国家,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应,表示反对。

    姚坚:“实际上政策的背后,潜藏着一定的借环境和资源问题,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这样一个趋势。“碳关税”政策的出台,将会引起连锁的贸易报复。”

    专家分析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这一提议会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分析。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说,发展中国家不应当承担超出自身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减排义务。

    李俊峰:“我们的排放权和我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去创造一个美元的GDP,去创造一个工人的就业,为一个贫困家庭去造一个经济适用房,都需要能源的支撑,没有能源的支撑,就没办法获得生产和发展的权利。”

    根据各国已经承认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当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实际上,发达国家本就应当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税研究所所长代鹏认为,这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代鹏:“首先是发达国家在长达300年的工业化进程当中,向大气层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排放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排放量是一个比较低的份额,所以首先是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历史责任。第二个方面,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逐渐地把他们的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转入了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的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这种碳排放所带来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发达国家所谓的清洁生活、清洁环境所服务的,所以单独把碳排放的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就忽略了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生产已经不再是在发达国家一个国家内进行,而是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整个链条中进行的。”

    然而,正向前面所说的,一些发达国家似乎是故意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自己的减排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如果这样的话,碳关税传导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就相当于在国内征收碳税,而在国内还没有实施碳税的情况下,这种传导机制会导致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的在竞争力上的不平等。

    关于征收“碳关税”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双刃剑”。也就是说,它还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代鹏指出,从长远看,对国内相关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耗能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好处,但现在征收碳关税还远远不是时候。

    代鹏:“它可能会使得我们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但我们在考虑碳关税的时候,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是在征收碳关税的时候,企业是否可以在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转换或提升,如果没有,碳关税的增加就会简单地成为生产者的负担,进而传递成为消费者的负担。第二是考虑我们的产业结构的兼容性,如果没有替代的产业出现,单纯地淘汰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这样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乃至社会的不稳定。第三,碳关税是一个全球协调的问题,不光是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所能承担的。”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还不是征收碳关税的时候?

    代鹏:是的。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碳关税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