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更应注重低排放经济

2010-01-22 13:44:15 中国能源网   作者: 陈新华  

 中国能源网讯: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是围绕着二氧化碳(CO2)的减排问题而创造的。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低碳就是降低CO2的排放。低碳经济就是开创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所有经济活动都能减少CO2排放或实现CO2的零排放。

自英国政府于2003年提出以来,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风靡全球,在中国也不例外。低碳经济不光成为媒体经常出现的主题词,在政府文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也经常出现。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技术研究院,各种低碳会议一个接着一个,低碳竞赛、低碳奖杯等活动也不断涌现。这些都是好事,表明我们对气候变化和CO2问题的重视。

但对于中国这样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且本地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强调 “低排放经济”(Low Emission Economy)的概念,更为恰当。

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当地污染也已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在将重点转向全球环境治理,降低CO2排放,实现低碳转型。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形式的当地污染相当严重,治理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是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发展低排放经济尤为紧迫:
低排放经济要求降低所有的污染排放。除了CO2之外,还包括污染本地空气的气体,破坏江湖河流的污水,侵蚀土壤的SO2和糟蹋城市风貌的垃圾。
温室气体不只是CO2。《京都议定书》中还包括了其他5种温室气体: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低排放经济要求降低所有这些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气体排放。

低排放经济与中国政府一直来倡导的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理念一脉相承。节能减排就是要求减少所有污染物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就是要求在整个社会或某一区域内通过物质的循环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降低污染物与废弃物的排放。

低排放经济要求在大力开发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更加关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降低煤炭燃烧过程中所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大幅度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这更符合以煤炭为主而天然气供应非常短缺的中国能源国情。

低排放经济在致力于降低CO2排放的同时强调它的转换和利用,而低碳经济则是要求从高碳的化石能源向低碳的非化石能源转型,同时针对高碳能源开发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在中国,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较长时间内很难动摇,短时期内很难实现真正的低碳转型。

在国际上,低排放经济能够与许多能源出口国形成共鸣。而低碳经济对这些以化石能源出口为生的国家来说却是釜底抽薪。倡导低排放经济可以给他们继续发展的机会:只要能找到降低CO2排放的技术与方法(如碳捕集、转换、利用与封存),化石能源本身不是问题。

低碳经济概念很时髦,容易被炒作,但大多数人对此似懂非懂,认为这是政府的宣传,只有靠政策来落实。而低排放经济更贴近老百姓,因为大家都知道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减少垃圾生产和污水排放的好处,也愿意就此形成共识,采取行动,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低排放社会。

低排放经济与低碳经济对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有着重大区别。围绕低碳经济的理念,西方国家的绿色能源战略强调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开发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而低排放经济则要求中国的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则要多管齐下:

首先,与西方国家一样,中国应该将节能与提高能效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但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将节能重点放在建筑与交通领域不同,中国在重视这两个领域节能的同时,还应将节能工作重点放在占全国总能耗70%的工业领域,并且工业节能与污染物减排可以同时推进。

其次,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在中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煤炭的高效、清洁、低排放使用是摆在中国面前非常紧迫的问题。燃煤设备污染控制不光是在发电领域,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全国几百万个工业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

再有,中国要大力发展能大幅度改变能源结构的低排放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和核能。天然气目前占全球能源供应比例的24%,而在中国只有3.6%,其中还包括化肥生产用气。欧洲主要城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面临着目前困扰我国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天然气的大规模使用还给了他们青天白云。将天然气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中国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将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最后,要大力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目前除了水电和核电之外,包括风能、太阳能(包括光伏发电和热水生产)、地热、生物燃料和生物质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只占中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5%。这些可再生能源要在中国能源供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需要漫长的岁月和大量的财政支持。

与西方国家单纯重视气候问题相比,中国面临着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低排放的概念不仅容纳了低碳的所有内容,还可以更清晰地表达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国际合作诉求,即国际社会在帮助中国实现低碳转型的同时,可以帮助降低本地污染,而本地污染的减少也会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陈新华 博士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总裁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 低碳 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