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化工:兴隆与忧患并存

2010-01-27 15:11:58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宫艳玲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年初伊始,危机四伏,石油和化工产业跌入前景黯淡的惶惶之中。一年过去了,回望曾经的彷徨,经过卓绝的努力,中国经济和石油化工产业在洪流中逆转,保持基本稳定并萌生出回暖的绿意。不过,纵观当前产业形势,产能过剩、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国内外经济与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低碳经济带来节能减排与环保压力骤增,石油和化工产业“革命尚未成功,行业仍需努力”。

2009盘点之一大悬疑

经济寒潮幸未殃

2009年初,经济寒冬对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化工产业面临多长的深度调整期成为人们心头最大的疑虑。一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化工产业的回暖形势也比预想要好。全球工业生产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开始回暖,亚太、拉美、东欧以及非洲和中东地区市场需求显示出强劲增长之势,化学工业进入V字形复苏轨道。

行业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11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回升态势良好,产值、产量继续大幅增长,部分行业开工率提高;市场需求回升,价格平稳上扬;行业投资增速加快;对外贸易降幅持续缩小,年内出口首度增长。1~11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总产值5.94万亿元,同比下降3%,降幅进一步收窄;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前11个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782亿元,同比增长12.1%。产业经济悬疑初步有了回暖定论,可谓涉身过险幸未殃。

2009盘点之两大振兴

一、产业振兴规划——中流击水遏飞舟

2009年初,“4万亿元”计划推出之时,经济下滑使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先后出台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成为促进经济复苏、实现“保增长”目标的重要推手。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了“保持产业平稳运行,统筹重大项目布局,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等重要策略,充分提振当时颇为悲观的行业信心。

去年年末,在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出口退税调整等多项利好政策的共同拉动下,我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已经确立。从实际情况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第一批产业振兴规划发布后的4月,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3%,其后逐月回升,进入下半年后回升速度明显加快。10月国内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6.1%,这一数字超出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内需市场的启动,让相关制造业迎来了关键转机,化学工业也受惠颇多。

二、海外并购涌动——适时出击尽筹谋

2009年的金融危机为行业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年度最大化工并购案是陶氏化学以163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罗门哈斯公司,同时,巴斯夫也完成了对汽巴控股公司的部分收购,三菱丽阳收购璐彩特一举成为全球最大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商……

同样,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发达国家强烈的融资需求,使中国企业拥有了海外并购扩张的良好机遇。2009年2月,中国石油以4.99亿加元收购了加拿大油气公司Verenex Energy在利比亚的石油资产;4月,中国石油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收购了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股权;6月,中国石油耗资10.2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并筹划全部收购事宜;同月,中国石化耗资72.4亿美元购得Addax石油公司……在经济低潮时期,跨国公司间的并购活动往往更为频繁,石油化工巨头通过资产重组和业务凝聚转危为机。

2009盘点之两大忧患

一、产能过剩——顽疾难医

产能过剩已成为近年我国工业界尤其是化工行业无法回避的顽疾。2009年在国内分类统计的24个工业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上述六大行业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当前,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2009年的化工产业同样深陷产能过剩的沼泽。据统计,国内纯碱产能过剩超过25%、烧碱过剩超过30%、硫酸过剩约25%、PVC过剩超过40%、黄磷过剩超过60%、磷肥过剩超过40%……而煤化工尤其煤制甲醇产能过剩更是触目惊心。目前甲醇产能过剩已达50%,电石和焦炭产能过剩也均超过30%。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控制煤化工过热发展,但是全国范围内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丝毫未受遏制,山西、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煤化工项目不断顶风而出,产能规模不断刷新。

当前,日益扩张的产能已经让整个化工产业的大部分肌体身形臃肿,步履蹒跚,一些严重过剩行业的投资甚至还在加速。2009年11月份,化工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6.8%,其中磷肥、复混肥和农药行业增速排名前三,分别为76.2%、50%和37.9%。“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保增长、促就业、抑通胀、减排放的复杂环境下,治愈产能过剩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难题。

二、贸易摩擦——战火弥漫

2009年9月,一起美国对华发起的轮胎特保案令国人哗然,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决定对华输美轮胎征收最高35%的惩罚性关税。贸易战火迅速蔓延,并在短期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中美之间、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萎缩和各国对自己的产业保护,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首当其冲成为贸易战的靶标。2009年1~10月,各国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已经达99起,涉案金额116亿美元。

我国石化行业一直以来是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数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截至2009年11月,在国外对华累计发起的1025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石化产品的有241起,位居各行业之首;在国外对华发起的37起反补贴调查中,涉及石化产品的有6起,位居第二位。金融危机以来(2008年6月~2009年11月),国外共对华启动涉及石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17起,涉及苯酐、聚醚多元醇、烧碱、多羟基化合物、磷酸氯喹等产品。

同时,日本、韩国以及欧美一些大公司试图通过倾销手段打进中国市场,因此,石化行业也是我国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行业。2008年6月~2009年11月,我国共启动29起反倾销调查,针对石化产品的有22起,涉及产品包括甲醇、己二酸、锦纶6切片、丁苯橡胶、邻苯二酚、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等。

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石化行业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形成的“低价占市场”的局面面临越来越尴尬的境地。出口产品大多以通用型产品为主,量大价廉,无法掌握市场话语权;企业不仅利润微薄,而且品牌溢价能力差。这种“赔本不讨好”的怪现象不断上演,不仅损害了产业、企业以及劳动者利益,同时也为其他国家争相效仿设置壁垒提供了借口。时至今日,由低端到高端的战略转型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下显得越来越迫切。

2010年预测之四大趋势

趋势一:结构深度调整——切肤痛后方涅槃

危机重重的产能过剩引起高度关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多次研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事宜,并陆续出台《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异氰酸酯MDI/TDI准入条件》等调控措施。业界普遍预期,今年可能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调整政策,包括行业兼并重组条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正后的重点调控行业准入条件等。正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所描述的,石化行业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落后产能和设备彻底淘汰出局,禁止落后生产能力异地转移,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趋势二:低碳经济——引领产业未来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具体成果,但是一场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浪潮汹涌袭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已成为产业界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必然选择。其中,原材料和能耗大户——石油和化工行业肩负重任。据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在着手制定一份全行业的指导性意见“石化行业的低碳经济路线图”,石油和化工产业将沿着一条“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道路走向新型工业化未来。

趋势三: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传统产业普遍产能过剩、创造的价值低廉,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大势所趋。有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将成为国家4万亿元投资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的又一项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并有望在今年出台。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等产业将得到核心技术研发的政策扶持,以及来自财政、信贷等方面的具体支持。科技挂帅、政策领兵,只有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培育出优势的生产力。当然,还要时刻警惕国人的“跟风”习惯,避免出现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

趋势四:中国化工市场——群雄逐鹿时代到来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近日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带领下出现反弹,中国的经济增速达8.8%。美国化学委员会(ACC)表示,过去10年中国的化学品产值增长近7倍,从1998年约90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约6000亿美元。ACC预计,中国很有可能在2011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在全球市场萎缩,中东石化产能集中释放的2010年,中国市场无疑会引来“群雄逐鹿”。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化工业 中国石油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