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增加水利设施建设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增加水利设施建设投入

2010-03-23 14:35:44 人民政协报    作者: 记者 朱奕  

西南地区的旱情已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截至3月17日15时统计,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如此严重的干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

“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受大气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人为管理的缺失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功能衰退等因素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介绍,我国西南丘陵地区虽然降水资源丰富,但降水分布地区和时间不均,加上丘陵起伏、灌溉条件差,使得频繁的季节性干旱、严重的水土流失等成为诱发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性因素。

谢德体说,过去,人们采用一种名为冬水田的蓄水措施应对这种状况:农民将水稻收割完后,将田堵上,以蓄积9月到次年3月的降水。到次年栽秧,一般水深能到0.1米-0.5米,基本可保本田栽秧。如果蓄水较多,除保本田栽秧外,还有多余水供其他田地使用。应该说,冬水田是西南农村利用天然降水抵御干旱的一种很好的形式,长期以来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冬水田的面积便逐年减少,现在甚至已经很难看到。如今,每当水稻收割后,农民就将田里的水放了不再蓄积。如若风调雨顺,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倒还不大,如遇上今年这样的灾情,农田就会变成干板田,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当地有关部门管理措施不当,没有将水蓄积起来;二是当地劳动力缺乏,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农民种植热情不足。”谢德体说,冬水田可有效抵御旱情,应该尽快恢复。同时,这次历史罕见的旱情也再次暴露出我国农业水利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老化和功能衰退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朱建军也指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河道、山塘和水库淤积严重,“夏涝蓄水,冬旱供水”的功能退化较快。以南方某县为例,全县200余座水库中就有病险库123座,占水库总数的61.2%;5.6万口山塘严重淤积,90%以上带病运行。

正是由于水利设施的老化失修,造成了不少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而西南地区问题更严重,欠账更多。

“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已是刻不容缓。”谢德体建议国家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长效投入机制。

“农业耕作技术上的落后粗放也是我们在大旱面前显得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谢德体说,必须利用高科技手段改变这一现状。

 他表示,南方丘陵山区坡度大、土层薄、多岩溶,虽然降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配差异大、微地貌的再分配作用明显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等,使得频繁的季节性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需要通过科技手段缓解这种现状。谢德体建议,围绕我国南方丘陵山区降水资源化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机制这一关键问题,完善基于降水资源化过程的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理论,通过项目的研发与技术组装集成,建立南方丘陵山区土壤、生物和工程水库库容提升与调控技术体系;构建基于降水资源化的南方典型丘陵山区保育型农业发展模式与关键支撑技术,提升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芜湖县 电网 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