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尚待时日

2014-02-20 08:30:29 北京商报   作者: 王晔君  

尽管2月12日成品油调价搁浅,但三地原油变化率一直处于正值范围,上调预期占据市场。而受节日因素影响,柴油需求萎缩至低位,汽油批发出货稀少,汽柴油市场一直处于下滑态势,市场本应出现上调预期而国内油价一直处于下滑的局面。

成品油定价机制难反映供需

中宇监测显示,截至外盘2月19日,三地原油变化率为+0.72%,累加上一轮调价搁浅的涨幅后,预测2月27日零时汽柴油零售限价上调将成大概率事件,幅度约为80元/吨,由于目前国际油价仍在上涨通道,最终涨幅可能突破100元/吨。而国内成品油市场汽柴油批发价格却在需求清淡打压下持续走跌,2月18日,国内26个主要城市中石油、中石化的国四93号汽油批发均价较1月26日均价下跌61元/吨,国三0号柴油批发均价较1月26日跌幅在93元/吨。

卓创成品油分析师胡慧春认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缩短调价时间、取消了调价幅度,但更多的仍是反映成本因素,即与国际原油期货保持联动性,并未真正反映出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情况,所以才会出现市场本应出现上调预期而国内油价一直处于下滑的局面。在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7%的背景下,国内油价调整与原油期货保持密切联动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内油品市场的供需也较为重要,这也为以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市场决定价格是大势所趋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方案,主要调整三大参数: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

中宇分析师孙雪君认为,未来成品油改革应该考虑市场需求,毕竟应该由市场决定价格,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制定成品油价格的时候既参考国际油价变化,同时也考虑国内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两者结合起来。

虽然成品油定价应参考国内需求已经成行业共识,但业内认为,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以垄断为主,还不适合直接参考国内需求来进行价格调整。

防止三桶油借市场化操纵价格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成品油应该参考国内需求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但是从目前来说,我国还不具备相关条件。如果成品油定价参照国内需求,就要求国内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市场,而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基本为三桶油所垄断,如果参考国内需求,可能就会被垄断企业借机操纵价格,为自身谋求私利。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中国有近80%油源掌握在“两桶油”手中,并形成其全国性的垄断地位。民营企业不能进口汽油和柴油,只能用一定的配额进口燃料油。此外,民营企业如要进口原油则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出具的“排产”证明,进口后还要将原油返销给两大集团,由其统一安排销售。

“因此,成品油定价要参考国内需求,首先要打破国内市场垄断,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成品油市场中来,通过充分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这样成品油定价参考起来才有意义。”林伯强说。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成品油,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