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湖南省人代会闭幕。至此,历时一月有余的2014年省级地方两会全部谢幕。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第一年,在春节前后密集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地方的改革方案和经济目标纷纷出炉,淡化GDP指标这一动向尤为引人关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全国31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相较于2013年,仅有广东省调高了2014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此外,24个省市下调了GDP增速预期,6省市与2013年持平,总体看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格局。
在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各省市放缓GDP增速符合实际规划,体现了各地开始淡化GDP增长速度,将重点真正落实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全国仅广东逆势上调
1月16日,广东省在召开的地方两会期间提出,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5%,比2013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这是在目前已公开政府工作报告的26个省市中,惟一提高GDP增速预期的省份,这也是广东省自2012年和2013年两次下调以来,首次调高GDP增长目标。
“在今年的形势都比去年好的情况下,我们将去年的实际发展速度作为今年的发展目标是比较稳妥的,同时也是积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两会期间如是说。
广东只是个案。1月6日,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6%,将比上一年回落0.1个百分点。中科院的报告认为,2012年-2013年开始,经济平均增速为7%-8%,告别了高增长时期,相应其他指标也将下降。
从1978年开始到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在10%左右。但2012年开始已经好景不再,2013年更是如此,比如当年8%的出口目标、10%的规模以上目标均未完成。
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专家陈锡康指出,各地制定收入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一些省因为2013年经济目标未完成,所以2014年不得不下调,收入目标也跟着调整,这是不得已的事情。
1月19日,上海公布了2014年的预期经济增速目标为7.5%,与2013年保持一致。北京则将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继续下调到7.5%,低于2013年0.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和上海是目前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最低的地区。
此外,湖北、江西和浙江三省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与上年保持不变。其中,湖北与江西均为10%,浙江则保持上年的8%。
1月12日,福建在该省两会期间公布的数字显示,其2013年GDP增长11%,GDP总量达到21910亿元。福建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GDP预期增速10.5%左右,较上一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审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时称“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发展速度,这是尽早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
1月19日召开的江苏省两会则明确提出,2014年江苏GDP预期增长9%左右,比2013年的预期目标下调了1个百分点。
江苏省长李学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忧、进中有难”。相较2012年10.1%和2011年11%的两位数增幅,江苏GDP增速逐步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沿海省份中,除福建与天津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地2014年GDP增长目标均低于9%。这些东部省市2013年已经进行过经济增速下调,此番再次下调,或与去年经济目标难以实现,以及转型压力大有关。
资源型省份受影响大
此次各省份之所以纷纷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2013年至少有14个省份未能实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其中,与目标相差最大的四省份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宁夏,实际增速分别低于目标增速4个、3个、3个和2个百分点,这四个省份也是2014年GDP降幅最大的四个地区。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受宏观经济影响,再加上本身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未完成2013年的GDP预期增速目标12%,2014年设定的目标大幅下调至8%。
与吉林类似,农业大省黑龙江也大幅下调了GDP增速。目前,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海南。与此相关的是,其经济增速也大幅下滑。黑龙江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为8.5%,较去年的11%,大幅下调了2.5个百分点。
2014年,辽宁省的GDP增速下调了0.5个百分点,从去年的9.5%下调到9%。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放缓,或许与这些地区的重工业比重大等有关。过去主要靠投资,在新一届政府不再可能再出大规模投资刺激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不如过去,受此影响,东三省或成为2014年全国活力最差的区块之一。
资源型省份受到的影响更大。在过去连续7年(2002年-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增速为全国第一。但内蒙古在2012年告别了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从2011年27%的增速,跌落到当年的14.5%,2013年更是只有10.7%,其中税收收入占比70.6%,仅增长8.4%。这显然与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有关。
由于2013年未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内蒙古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从2013年的12%大幅下调到9%,降幅达到3个百分点。
另一个煤炭大省陕西的情况与内蒙古相似。陕西2013年定的增长目标是12.5%,不过当年实际增长只有11.1%,因此2014年增长目标下调为11%。
1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该区经济增速预计增长10%左右,大大低于2013年确定的12%左右的速度,下调了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贵州省,在该省两会期间确定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为12.5%,比上年的14%下降了1.5个百分点。
1月13日,甘肃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该省GDP为6300亿元,增长12.1%,预计该省2014年的GDP增长11%左右,相比2013年下调了约1个百分点。
云南省的GDP增速也降低了1个百分点,从2013年的12%以上降到了2014年的11%以上。1月20日的云南省人代会上,省长李纪恒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240多个字来解释为何经济指标调低—“11%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统筹考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惠及民生、防范风险等各方面因素,在必要和可能之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确定的黄金平衡点”。
西藏自治区预计2013年GDP增长12.5%,总值为802亿元,2014年预期GDP增长12%。尽管与2013年目标相同,但该增速仍比2013年实际增幅下调了0.5个百分点。
此外,四川、新疆和青海,因为2013年经济没有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也都主动下调了2014年的GDP预期增速。
民间智库安邦机构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主要依靠化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会导致GDP增幅的下调。这些地方下调GDP增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