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棚改、铁路之后,第三个稳增长的投资“大招”被放出。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强调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包括争议中的特高压以及动作较为缓慢的核电。
李克强表示,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有序开工合理的水电项目,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积极推进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核准进度,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坚决实施升级改造,促进煤炭集中高效利用代替粗放使用,保护大气环境。
值得注意是,“特高压”在业界依然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词汇。公开资料显示,特高压输电指的是1000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对于这一工程,虽然国家电网方面一再力挺,甚至不惜砸下几千亿元重金,但争议却也并存多年。尤其在2010年末,多位电力行业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反对建设“三华联网”特高压交流,使得反对声达到高峰。他们反对的理由包括,交流特高压技术不太成熟、电网全国联网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建设成本高等。此外,还有一个争议的焦点是输煤还是输电更便宜的问题。
“从国家角度讲,近年来,部分特高压项目得到审批,说明国家对特高压的态度还是支持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昨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另外在他看来,发展特高压主要是为了治理雾霾。“现在,随着雾霾的出现,大家反对特高压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进而演变成不再是建不建的问题,而是建得快与慢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雾霾的出现促进了特高压的发展。”林伯强说。
但李克强同时强调,能源市场“要放开竞争性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有序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平竞争”。他提及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