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科技为绿色建筑发展先锋

——— —专访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集团副总工程师韩继红



2014-04-21 09:42:10 中国建设报

科技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关注的建设领域,在科技的驱动下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引领未来建筑趋势的绿色建筑又将在哪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近日,专访了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集团副总工程师韩继红,她表示,绿色建筑的发展从探索理念内涵到工程实践,再到相关规范的制定,都是伴随着科技计划和重大研究成果来开展的。

科技先行

笔者:绿色建筑在我国经过十年的发展,科技创新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呈现出哪些趋势和特点?

韩继红:从科技创新的三个层面来讲,第一是自主创新。我们要为绿色建筑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包括新的材料,比如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等等,如果没有单项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就无法在绿色建筑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第二是集成创新。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很多技术堆砌在一起,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整体设计,让各项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与协调,实现性能的最优化。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作为基础,这也是很难实施的。

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是在整个绿色建筑的发展中,都要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做适应性的调整和有效的评估,所有这些过程其实都是科技创新。

所以相关部门都在开展有关绿色建筑的研发,并且逐渐从深入的自主创新层面向应用和工程化层面过渡,由单体建筑开始走向城区建筑群。因此,在未来几年里,科技支撑依旧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同时大量的科研成果也将通过工程应用发挥价值。

笔者:这实际上是一个科技先行、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过程。那么目前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可以和读者分享?

韩继红:是的。比如我们现在一直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实际上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已启动了健康环境的研究,对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包括采样分析、建立科学的数据库、了解建筑装饰和装修材料的污染散发规律、参数控制以及研究针对性措施在内的大量工作。

基于这样的研究成果,我们开发了“空气质量预评估”软件,在房屋装修前,可以对照装修方案在数据库中提取室内家居建材的污染参数,通过模型预测出建筑空间和环境信息,若计算出的空气质量不达标则要调整装修方案,从而能够通过预测分析控制设计方案的污染水平。这个软件目前正在编制相关标准,未来可以成为室内设计师针对空气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

各尽其责

笔者:对于目前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实际运营不协调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公众认知相对滞后,那么从科技创新角度看,是否有相关研究?比如是否可以增加住户直观感受的趣味性、体验性设计。

韩继红:实际上,我们在很多示范工程中都有考虑,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体验、感受,然后反思、醒悟,最后变成向往,全是围绕这样的理念来展现科技的。

但是,随着现在规模化地推广绿色建筑,还应该注意理念传播问题。如今,老百姓买房越来越关注品质,但政府以前倡导绿色建筑,更多的是倡导一种社会责任,就是要节约资源、节能,而对于品质有人认为高品质的就是豪宅,似乎有点误导,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因为真正的绿色建筑是要求低能耗、低排放的,是以人为本的,比如目前正在推广保障房的绿色化,强调的就是适宜的技术,成本低但是品质不低。这种理念慢慢宣传普及,同时随着大量的绿色建筑入市,人们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海市蜃楼。

笔者:除此之外,在运营和管理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韩继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绿色建筑老百姓没有感受到,其实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举例来说,我们在绿色建筑中使用的一套太阳能系统,它的功能无论是发电或者热水,都需要物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至少要保证设备清洁。但如果空气质量很差,物业方面又不理解、不配合,认为这项工作增加了负担,致使太阳能系统由于检修不及时变得效率越来越低,那么业主反而会认为是产品不好。

所以,下一步还要加强物业管理,建立相应的鼓励措施,激励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固化下来。随着绿色建筑投入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政府不光要推动科技创新,还要强化运营管理,各个角色都要到位。这样,建筑自然就“绿色”了,我们的生活也就“绿色”了。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