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剩产”时代危中有机 化解需全方位破题

2014-04-21 11:05:42 新华08网   作者: 陈爱平  

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季度GDP近日公布,7.4%的同比增速创下最近六个季度增速新低。除了改革所带来的短期冲击,周边市场增速疲软,产能过剩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增速回落、工业价格数据疲软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少传统行业进入“剩产”时代,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化解产能过剩,需全方位破题。

产能过剩打压经济增速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干春晖指出,推动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的原因,既有外部市场低迷、新兴市场动荡,也有国内改革兑现所带来的短期冲击。而另一个重要原因——产能过剩,也呈现全面性和结构性的特点。

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延续影响,出口导向型行业出口订单下滑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连锁反应导致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缩短了从需求不足到产能过剩的周期,使产能过剩普遍存在。与此同时,诸多行业均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过剩”现象。

数据显示,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的产能利用2012年底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同时,由于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内需培育乏力,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也较为突出,二者的产能利用率均不到70%。

作为前导数据的PPI数月来连续下探,也显示供求矛盾加剧。传统行业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再加上政策回归常态后,供求缺口有所扩大,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在下降。

“更为棘手的是,此轮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中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闲置成本大于产成品库存积压成本,过剩产能将源源不断转化为过剩产品。这样的产能结构决定了,无论从供给端整合、清理,还是从内外需求端消化,时间都将更为漫长。”干春晖补充道。

“剩产”时代危中有机

尽管“剩产”给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带来巨大挑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倒逼改革和转型的机遇。

首先,产品及产业升级,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我国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研究员秦琦举例说,我国造船业过剩的产能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船型为主。在秦琦看来,船舶工业仍有较大的市场机遇,不仅包括产品范围的扩展和升级,而且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效率提升。

其次,国内不断成长的市场需求,也可以承接不少产能。

上海铝业协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学丰说,我国铝加工材虽已达到年产3000万吨以上,从现有的产品结构来看,有些出现过剩。但我国对铝材的使用,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我国人均铝加工材消费量远远低于欧美及日本人均水平;在汽车、航空、包装等领域的铝材应用,也由于材料等工艺技术薄弱,并没有很好普及。“随着铝加工材工艺技术的提升,以及各行业对铝加工材应用的普及,电解铝行业的过剩将不足为惧。”

化解产能过剩需全方位破题

业内人士指出,化解本轮产能过剩,需要全方位破题。

从企业的角度,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研究室主任孙德意说,比较现实的路有两条:一是加快“走出去”,通过开发全球市场来消化一批;二是发展服务业,为已经投运的发电设备提供技术服务和运营支撑,实现现有产能的转型升级。“在上海电气开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到制造商加工程承包商的转变:不仅输出设备,还为海外的业主造电厂、提供全方位服务。”

从行业的角度,林学丰建议,一方面加快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另一方面探索铝加工材料更为广泛的利用空间。“我国现在的产能过剩,是结构不合理以及应用范畴未拓展形成的,只要铝加工从业者在调整结构,加大研发力度等方面下功夫,产量需求上升是必然趋势。”

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何太平认为,在目前淘汰产能过程中,要避免用企业设备的先进程度来衡量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志,应重视企业、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管理因素。“企业、行业通过品种差异、生产效率来参加市场竞争,就可以摆脱以往只追求规模的弊端;同时,应用环保标准倒逼企业、行业把环保内部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干春晖同时建议,应增加“需求类政策”,优化“供给类政策”,增强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着力点。“一方面要改变过去以规模、主观认定的设备精良为标准的产业政策,代之以提高产品质量、环保水平、劳动安全为导向的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生产行为。同时,积极出台补贴需求方的政策,合理配置有限的补贴资源,以此撬动内需市场,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消化中上游产业的过剩产能。”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