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输配电
  • “疆电外送”±800千伏哈郑线输电逾25亿千瓦时

“疆电外送”±800千伏哈郑线输电逾25亿千瓦时

2014-04-22 11:20:27 中电新闻网   作者: 李易峰  

4月9日,新疆哈密市街心公园的迎春花已经挣脱冰雪的束缚,在风中悄悄地探出了头,不知不觉间把整座城市带进了春天。同一时间,远在中原腹地的郑州市从梦中醒来,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但忙碌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供应这座城市运转的部分电力,竟然来自2200多千米外的新疆哈密。这是新疆送给河南的一份“能源大礼”,自从1月27日新疆首条 “疆电外送”特高压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投运以来,截至4月21日,新疆已经向郑州输电25.32亿千瓦时,缓解了郑州用电紧张的局面,让中原大地步入了发展的春天。

特高压开启“疆电外送”直通车

1月27日,新疆首条“疆电外送”特高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强大的电流从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出发,通过2192千米的输电线路,先后跨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点亮了中原大地。这意味着新疆能源又多了一条“走出去”的大通道。

2010年11月,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开启了“疆电外送”的大门,新疆丰富的电力资源首次实现外送。2013年6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到了200万千瓦。而今年1月投运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更是成为一条连接西部边疆和中原大地的“电力丝绸之路”,额定外送能力达到800万千瓦,是 “疆电外送”一、二通道的4倍。

“如果说750千伏‘疆电外送’第一、二通道,历史性地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撬动了新疆电网建设。那么,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革新了‘疆电外送’依赖西北电网的传统模式。”哈密地区发改委副主任赵宪刚说,“这种点对点的输电方式,直接连通供需双方,让西部边疆和中原大地拥有了能源‘直通车’,体现了新疆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发展思路。”“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正在改变优化哈密地区工业格局。”赵宪刚介绍,根据将火、风、光电打捆外送的要求,哈密地区风电、光电配套装机容量将在1000万千瓦以上,带动哈密地区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并快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据测算,仅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就能实现700万千瓦火电、250万至300万千瓦风电、20至50万千瓦太阳能的配套外送。

对于疆电外送而言,哈郑工程的作用就更加显著。2012年,“疆电外送”一通道外送电量32.81亿千瓦时,2013年,“疆电外送”一、二通道外送电量65.3亿千瓦时(二通道6月建成)。而今年2月,新疆电力公司通过国家电网交易平台成功签订了126亿千瓦时跨区交易电量,其中123亿千瓦时的电量将通过哈密南—郑州特高压输电工程送往郑州。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一个“点对点”的直通通道,把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内地负荷中心,直接进入三华负荷中心,让疆电参与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特高压不仅对于新疆的意义重大,河南更是受益匪浅。2012年5月,在哈郑工程开工仪式上,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的张大卫曾经预言,哈郑工程的建设,必将成为深化新疆与河南能源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极大缓解河南煤电矛盾和节能减排压力,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

如今,张大卫的预言已成现实。哈郑工程投运后,新疆外送电能力将提升400%,每年可向河南送电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在郑州同时投运8座100万千瓦装机的大电厂,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万吨、二氧化硫33万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特高压带动新疆“风光”无限好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哟,两颗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新疆达坂城,曾经因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而饮誉中国。可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的现实一度吹散了人们浪漫的向往。当然,也吹来了中国的第一个风电基地。

1986年12月,隶属自治区水利厅的新疆风能公司从丹麦引进发电机组,在达坂城建起了我国第一座风力发电实验站。

1989年又扩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风电场———达坂城风力发电一场,单机和装机总容量均居全国首位。可惜,这个纪录只保持到2005年底。2006年,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放缓,当年风电装机仅新增2万千瓦,累计仅20万千瓦,在全国各省区的排名从第一直线下滑至第六。

作为中国第一代风电人的新疆风能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门主管刘海说,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风力发电存在明   显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注定了它对于大电网接入的干扰。新疆虽然地域广阔,但用电方面却是全国数得上的“小网”。由于人口少、经济相对并不发达,新疆一年的用电量也就与长三角一个城市相当。由于长期以来孤网运行,主力调峰机组少,容量小,全网调峰能力相对不足,无形中就制约了风电发展。

那么,是不是新疆风电发展就进入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中国,西部火、水、风、光各种能源资源集中,东部、中部缺资源、需要电,却只有煤炭能够转换,付出的代价是长途运输、步步加价;而水能和捉摸不定的风、光资源,根本就运不走。

因此,要实现风电大规模开发与高效利用,必须统筹考虑风电基地与外送通道建设,预留消纳市场,同步建设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将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风电输送到华北、华中、华东等用电负荷中心。幸运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找到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2010年11月3日投运的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就是一项开发新疆能源   资源、促进“疆电外送”,实现西北地区水、火、风电“打捆”外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输变电工程,使新疆电力正式参与到全国能源配置体系之中。

八面风来,风光无限。风从西北吹来,吹生了新能源狂飙般风起云涌,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3年间,新疆的风电发展经历了一次次跨越。截至2013年底,新疆风电、光电及水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总量首次超过千万千瓦、达到1262万千瓦,占据当地电力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2000万千瓦,新疆正在成为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绿色能源”的重要基地。

而这完全得益于特高压工程。“2013年,通过750千伏外送通道,新疆外送风电5亿千瓦时。今年,这个数字将增加3倍多,达到16.75亿千瓦时。”新疆电力公司电力交易中心副主任房忠表示,近几年,随着一个个“疆电外送”工程的投运,新疆的电力外送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正式投运,新疆跨入了大规模特高压“疆电外送”时代,全面提高了能源资源的输送效率,使新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建设、消纳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华电、大唐、中电投等17家风力发电企业参与了跨区交易,占到新疆参与交易发电企业的半数,风电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在风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特高压“疆电外送”的同时,火电企业同样喜事连连。近5年来,新疆区内发电装机容量增幅高于用电负荷增幅,疆内火力发电厂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通过扩大“疆电外送”规模,2011、2012年以及2013年,分别提高新疆电网直调公用火电厂利用小时数435小时、380小时和570小时,2014年预计可以对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平均拉动1000小时。另外,在内需增长遇到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增长乏力的大环境情况下,预计2014年全年,新疆电网将实现风火打捆外送166亿千瓦时,外送增量首次超过内需增量,对发电企业的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东部负荷中心省市少燃烧标准煤5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50万吨,氮氧化物25万吨以及451万吨的碳粉尘排放。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疆电外送,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