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改革关键是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2014-05-07 09:25:12 凤凰周刊   作者: 陈卫东  

在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的持续对峙中,美国开始放行对欧LNG(液化天然气)出口,将进而推动全球页岩气市场的形成,引发第三次能源转型。可以预期,未来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第一能源。

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现已达到24%,而中国还不足6%。对中国而言,这次能源转型就是一场天然气革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我们面临巨大压力,但机会也多多。

当前全球油气资源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美洲能源自给并开始出口、中东石油预期增产,以及俄罗斯油气出口重心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逐步东移,都将大大提升亚洲能源消费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权重。只要主动变革,做出合适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中国便会在此次天然气全球化市场形成过程中受益。

任何国家、任何领域的改革,要获得成功,都有很强的历史路径依赖。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依靠垄断和举国之力,“三张网”(铁路网、电网、管道网)取得了很大进步:高铁动车领先世界;超高压电网实现了长距离交变电传输;建立起具有世界一流规模的国家石油公司和油气管道,能源供给基本满足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这个历史我们不能否定,但是也应看到,中国的能源制度强调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和支配能力,对非公资本进入设置了屏障,形成了以垄断企业为主体的封闭市场,妨碍了能源的技术进步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市场作为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因素,对油气行业来说,当前问题不是如何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而是有没有市场的问题——中国迄今只有依靠行政垄断做大的“三桶油”,市场主体没有多元化,至少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能源革命,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除垄断,放开对非公资本的准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多元主体的能源市场。

过去30多年里,我们很多法律法规和指导思想并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阻碍了多元主体能源市场的形成。石油天然气行业独家行政垄断的模式,最早是苏联创立的。例如其油气管道长期由管道公司一家垄断,使得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和石油开发远远达不到政府预定目标。现在俄罗斯开始改变,俄罗斯石油公司提出要进入天然气管道领域,已经获得俄罗斯政府的首肯,他们已经意识到,油气市场没有多元主体参与竞争,很多事情都会出问题。

中国政府过去习惯于以产业规划来约束重复建设,把行业垄断作为压制重复建设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我们下游炼化现有3.5亿吨的表观消费,但生产能力达到6.4亿吨,这些都是规划出来的,还有钢铁行业。越是强调垄断、越是需要审批的行业,往往重复建设越严重,而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重复建设反而较少。这说明,市场调节的能力很强,在多元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下,低效率产能会很快退出市场。

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培养多元市场主体,我认为现在条件已经成熟。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能源企业的效率竞争能力,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可持续地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角逐。

从全球能源格局看,新的能源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从原来的竞争资源转向竞争消费者。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在达到60%,进口比例很高,但我们一点儿都不担心石油的供给问题,因为我们价格到位了,买得到,也买得起了。

美国LNG出口会加快LNG全球市场的形成,中国未来LNG的进口会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目前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只有5%,所以我们的雾霾很严重。要改变这种落后能源消费结构,必须扩大天然气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指望国内生产来满足需要是不太现实的,中国将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绝不是国家发改委预计的2050年的50%,我认为一定会超过石油的份额比例。

中国目前天然气进口以内陆长距离管道运输为主,将来一定要形成多元化进口格局。能源改革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只关注长距离输送的管道天然气,尤其对俄罗斯,不能太过依赖。开放进口渠道,鼓励多元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让国际资源方公司直接进入(合资/独资)以扩大国际资源利用,形成多元供应格局,更有利于保障供给安全。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改革,多元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