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地缘政治的现代演绎

2014-06-19 11:11:43 中国石油报   作者: 陈柳钦  

自地缘政治学诞生之日起,能源蕴藏丰富的战略地区,往往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关键,也成为现实地缘政治争夺的焦点。

世界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不一致,使能源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能源消费大国争夺的核心。能源日趋重要,使国际地缘政治发生了新的变革。

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平衡脆弱(供略大于求),能源地缘政治发展异常敏感,人地关系特别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显学。由于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大国在地缘政治中的角逐核心逐渐转移到对能源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石油这种具有特殊战略价值的资源争夺上。

传统上,由于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其政局稳定性,以及包括波斯湾在内的区域石油安全供应,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而这些传统关注问题因为伊拉克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而变得日益复杂。此外,目前国际关注的问题还包括俄罗斯崛起为新兴能源大国,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非中东石油供应国的政治不稳定性,以及传统强国与新兴大国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而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等。

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议程的主要议题,能源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可以说能源使国际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变革,能源权力在滋长、扩张,大国从能源角度开始了新的地缘战略思考和重新布局,一个国际能源政治格局日渐成型。能源富集地区日益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中之重,而每一次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转移,都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形成一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版图。

在传统能源地缘政治安全观念中,国家对能源权力的追求或利用能源权力达到能源安全目的,一直是主流的能源地缘政治观。在这种能源地缘政治观念的指导下,国家间的能源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以竞争为主的。

然而,全球化发展打破了国家领土与边界的限制,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中介变量”,有助于克服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的“力量损失梯度”的限制,对国家利益范围拓展及增强国家间共同利益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家利益拓展、能源技术进步及能源经济全球化,合作型能源地缘政治安全观具备了现实可能。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对国外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已对既有全球能源政治格局产生较大冲击,进而使构建清晰、有效的中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显得迫切而必要。我国需要加强对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变动的关注,在双边及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

当然,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审时度势,随时调整能源战略对策,建立一个符合中长期能源消费安全需要及我国能源地缘政治特点的内外兼备、多元供给、运输安全、储备保障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体系,以便在全球日趋激烈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作者:陈柳钦,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教授)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能源,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