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频频来袭后,煤炭久负骂名。虽然煤炭行业一再澄清,罪不完全在煤炭,但社会上对煤炭的误解仍然很深,似乎煤炭多么罪不可赦。很多人都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煤炭的功过。
中央已正确指明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发展方向,可今天仍有些地方政府谈煤色变,不切实际拒绝一切涉煤项目;仍有些所谓的专家高喊“去煤化”,面对我国缺油少气、新能源所占比重依然很小的现实,严重缺乏理性;仍有些人一边享用着用煤炭发的电,一边咒骂煤炭“肮脏”,而不是去关注清洁用煤之道。
我们不否认采煤用煤带来的环境问题,重要的是要有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应该怀抱遇到问题就否定一切的极端态度。一言以蔽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00多万吨,到如今的30多亿吨,煤炭年产量的巨幅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任谁也无法抹杀的贡献。不能缺煤时就搞人海战术,以产量论英雄,“有水快流”,煤多了就让煤炭滚得远远的。
我们不否认新能源的美好前景,虽然不可能漫山遍野都支上太阳能电池板,不可能让所有的风停下脚步化身为电,但是相信新能源必然会在将来替代一次能源。可是,就能源产业结构来说,别忘了在嘲笑煤炭“裤子拉链没拉上”的当下,新能源还“光着腚”。
辩证地看待事物并不是什么新的方法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然而今天,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仍有人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上,违背这样的科学世界观,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煤炭是一种没有生命的资源,采不采它,它就在那里,无悲无喜;用不用它,它就在那里,不忧不泣。与其说煤有是非,不如说是人的是非。用得好,是人之功,也是煤之功;用不好,是人之过,而无煤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