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迄今油价下跌了25%,产油国经济及全球通胀形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这种依靠石油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国家,而中东地区,他们本来生产成本就相对较低,各国之间在减产与增产的方向上显得分歧较大,虽然在本周OPEC会议召开之前,原油减产的呼声渐起,但最终结果如何,恐怕很难预料,成员国需要在稳定价格和市场份额面前做出选择。
OPEC会议与伊朗核谈判形成“基本面共振”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日前表示,OPEC宣布减产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已经上升至逾两年来最高水平。
上周末伊朗与沙特阿拉伯这两个OPEC成员国的石油部长在11月27日维也纳的会议中碰面时,伊朗将试图说服沙特减产。
而伊朗核问题,也为OPEC会议“火上浇油”,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对媒体表示美国有可能延长伊核谈判达成全面核协议的最后期限。
11月24日是伊朗核问题谈判的最后期限,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仍在维也纳抓紧协商,希望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全面协议。报道称,伊核问题谈判双方似乎均指向再次延长谈判期限。谈判的结果预计将对伊朗与西方的关系产生持久影响。
德国《柏林日报》表示,伊朗核谈判看样子又要推延。要解决伊朗核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伊朗核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不反对延长核问题谈判期限,如果核谈能达成可检验的协议,且伊朗能保证不违背该协议,自己有信心不仅能劝说国会,还能劝说美国人民,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原油减产预期不改OPEC分歧主因,油价的上涨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令成员国左右为难。
伊朗核问题恐怕是短期之内影响原油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介于目前的局势较为平淡,恐怕短线最引人注目的还是OPEC的会不会减产。
高盛称认为OPEC既要维持油价的相对稳定,又要保持市场份额,这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两难的选择。因此11月27日的会议结果将是小幅削减产能。
德黑兰时报表示,伊朗可能提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100万桶/日。
但科威特石油专家表示,以沙特为首的海湾产油国或将在本周召开的OPEC会议中拒绝减产,以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的立场对于OPEC能否做出以减产促进油价回升的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