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美元被袭?油价被控?

2015-01-30 15:45:38 中国石化报环球周刊

国际油价还在下跌。不仅可认定油市已进入熊市,而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同步发酵。

阴谋“阳谋”之辩

在阴谋论中,一是美国的主流智库、学者和媒体普遍将油价下跌认定是沙特搞的阴谋。称其不惜一切代价快速打压油价,同时携欧佩克“死磕”美国“页岩气革命”,造成页岩油气开发不经济而减产,以确保沙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二是欧洲的智库和学者,特别是俄罗斯的智库和媒体更愿将油价下跌与美欧对俄罗斯制裁挂钩,甚至相信是美国和沙特搞的阴谋,意在打压油价。

阳谋论派指出,从全球经济状况看,2014年,除美国经济复苏较快外,其他国家经济复苏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欧元区陷入通缩困局,日本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中国经济不仅增速放缓而且出现通缩苗头,使全球原油消费需求减少。

俄乌冲突、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动乱,使原本可以因地缘政治不稳而带来油价上涨的边际效应开始下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对冲基金削减了原油期货多头仓位,使做空情绪日渐浓厚。

美国高悬免战牌

2008年,美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不断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摆脱其国内危机。3轮超发后,美国经济开始企稳并复苏。

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的效果看,资本市场不仅收复了所有下跌失地,而且屡创新高,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近43%,财富效应吸引实体企业开始投资,使失业率从2012年9月的8.1%下降至5.9%、通胀不断接近2%的目标值、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009年3月的36飙升至2014年10月的56.3。但实体经济因创新不足而对整个经济贡献匮乏,以及其对金融资本市场支撑乏力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还是让美联储不得不如期退出QE。

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发布声明称,完成最后一轮150亿美元购债活动后,不再进行此类活动。犹如在全球货币战中率先挂起“免战牌”。如果此时各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都跟进,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也将进入一个相对平静期,可为全球资本、资产、大宗商品价格等创造一个可进入再平衡后的稳定期,从而为美元体系下的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消除汇率风险。

日元偷袭欧元取利

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意外扩大了量化宽松规模,将此前60万亿~70万亿日元目标扩大到80万亿日元。

之前日本为走出经济长期滞涨的困境,效仿美国大量供给货币以期拉动经济,但同步跟随美元超发和内需不足造成的货币增量效应递减,逐渐吞噬了货币超发的功效。看到美国“免战牌”高悬,日本似乎看到了翻身机会。

日本扩大量化宽松规模,超发日元偷袭美元,打破了国际储备货币间几近平衡的汇率关系,致使美元被动升值,不仅打乱了美联储想通过退出QE来挤压资本市场泡沫的预期,而且意外触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包括原油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体系,使已趋于相对平稳的汇率市场再次动荡,驱使美国资本市场重拾升势,并屡创新高。

同时,日元偷袭美元又造成了欧元兑日元的升值。尽管此前欧洲央行一直小规模购买担保债券向市场注资,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吉甚至说,要使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到1万亿欧元,以刺激物价和重启欧元区经济增长。但都无法扭转欧洲经济颓势。

2014年11月,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了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被称为欧洲战略投资资金,大部分由私营机构参与,可在不增加公共部门债务的情况下增加欧盟内部投资。一方面试图增加货币供给,启动几乎陷入停滞的欧洲经济;另一方面,在关注欧佩克是否减产之际悄悄刺激货币供给,犹如帮日元向美元发难。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