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融入新常态 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5-02-03 09:40:06 中电新闻网   作者: 方正  

截至201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4.3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32%。其中,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9581万千瓦,占全球风电装机的四分之一,完成新增装机1800万千瓦的目标。

当前,受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电力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电力市场的疲软,发电行业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掀起了一轮发展热潮。但在持续几年的迅猛发展之后,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新能源产业该何去何从?

科学认识新常态,坚定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定力

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用电负荷增长为3.8%,比“十二五”前三年平均增速低了5个百分点左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降至43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机组更是已经“破五”,降至4700小时左右。电力产能已经呈现过剩,行业同质化竞争在不断加剧。电力行业已经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此外,受到弃风限电、政策补贴资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新能源企业的经营始终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摇摆,稍有不慎就面临亏损。在限电严重的“三北”地区,一些风电项目甚至已经出现了亏损。再加上,国家重新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陆上风电上网电价面临下调等等,都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较大的考验。

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的能源发展模式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转变,新能源产业低碳、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势将更加突出,新能源产业仍然大有可为。从总体形势来看,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是世界所公认的威胁,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美两国就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左右,比2014年将近翻了一番。从发展环境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等一系列环保法规,全面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对能源电力发展的生态环境约束愈发刚性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大势所趋。

根据国家“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常规水电装机将达到3.5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千瓦和1亿千瓦。风电发电量占比将达到5%以上,实现从替补电源到替代电源的转变。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将分别新增约5000万、3800万、1.1亿和7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家正积极研究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图,着力从规划、审批层面解决弃风限电等突出问题,并计划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这些“利好”消息也必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进入新常态,难和险虽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对我们有利。我们必须积极转换思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踏准节奏,坚决走好自己的路,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积极适应新常态,唱响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井喷式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投资,推动了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无序开发的现象。在新能源产业繁荣景象的背后,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有容量没电量,有增量没质量”的情况。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过去电力企业四处跑马圈地、一味大干快上的模式已经进入“死胡同”。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是要坚决摒弃重规模、轻质量和“只管生、不管养”的不良思想。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我们不仅要学会抢占资源,更要做到有所取舍,练就把拔到篮子里的“杂草”和“烂菜叶”挑出来果断丢弃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战略研判,优选发展项目,优化区域布局,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保证项目的投资收益。对没有发展后劲的区域要以提高存量效益为先,尽早回收投资;对存在明显问题、效益差的项目要敢于放弃,不要纠结前期投入;对有战略意义、资源禀赋好、发展后劲足的区域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使之快速成为企业的规模和效益支撑。比如,福新公司目前正在大力实施新能源产业“南扩东进”战略,全面介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新能源不限电区域,争取早签协议、早做发起,全力以赴地抢占资源。

对于限电严重的“三北”地区则要求做优存量,注意控制项目发展节奏。对于海上风电等条件好、效益佳、见效快的项目,则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尽快实现突破。

二是要更加注重“有效益”的发展和“有质量”的效益。国家对风电、光电、水电等所有可再生能源企业将实行统一竞争,按照成本高低进行排序,项目自身的赢利水平显得越发重要。从当前实际来看,火电、水电板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营,精细化、集约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新能源项目的营运改善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基建就是经营”的理念,建立健全前期、基建、生产、运营一体化、精益化管理模式,让项目投产之时即能满发、多发,即能产生预期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营销,建立健全营销体系,不断延长电量“生命线”;第三,要加强机组利用小时、设备可用率等核心指标的监督考核,健全质保期职责分工与考核制度,加快提升全员技术技能水平,扎扎实实把设备整治好、维护好,为提升项目赢利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天不足”的项目要注重“后天补”,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挖潜、对症下药,把生产经营要素中的每个“小芝麻”都扫起来,积少成多,积小利为大利,逐步改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三是要心无旁骛地做好提升企业管理的“份内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和火电、水电等传统发电板块相比,新能源产业总体上还是比较年轻,管理比较粗放,与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相适应,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一丑遮百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对各类不安全事件严格实行“四不放过”和“说清楚”,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无时无刻地念好安全生产这本“经”,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另一方面,要紧盯生产经营要素,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对标管理,加大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揭短板、找差距,借鉴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指标更优异、运转更高效、效益更显著,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精益化、专业化、低成本的管理提升之路。

(作者系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新常态,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