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建省国资委正式确认金融产业为福建省能源集团第六大主业,该集团的产融结合跨上新高度。曾经“一煤独大”的福能集团,如今成了资本运作的弄潮儿。
2015年伊始,福能集团金友期货公司实现开门红,1月成交额、成交量、手续费以及增长率,均创新高。该集团财务公司向中海油开出4.2亿元履约保函,为中海油释放存款保证金2000万元。
去年,福能集团金融产业实现利润5.67亿元,占集团全部利润的1/3强。过去两年,该集团金融产业利润年均增幅达77.5%。跳出框框下海淘金
传统能源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老国企管理办法不能老,创新精神更不能老。要跳出单靠挖煤、搞建材赚辛苦钱的框框,努力到资本运作中淘金,逐步从单纯的自我积累滚动式发展向资本运营跨越式发展转变。”福能集团董事长林金本说。
按照产融结合的要求,福能集团大胆试水金融产业。2014年,该集团成立福能保险经纪公司和股权投资公司,在香港设立福能武夷海外发展公司作为境外融资平台。同时,该集团不断发展期货、融资租赁、保险经纪、担保、基金管理等金融业务。产融结合的效益是显著的。福能集团金融产业利润从2012年的1.8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67亿元,年均增幅达77.5%。“今年有望达到8亿元。”林金本说。
此外,福能集团去年发行债券62亿元,为福建省内首家发行十年中票的企业;成功注册1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是福建发行首单超短融的企业。
福能集团资金结构持续优化,去年年末长期资金比率高达68.22%,直接融资比率占55.38%;平均融资成本率为5.89%,与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相比节约利息约1.17亿元。
福能股份借壳上市打破了福建省属企业十多年来的“上市荒”。福能集团现持有福能股份约9.7亿股,占股比77.07%;上市后国有资产大幅升值,比重组时注入资产的评估值增值44.8亿元,增值率96.5%,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约40%。
产融结合带动二次转身
产融结合在促进金融板块发展的同时,有力支撑了福能集团产业转型升级。
近三年来,福能集团每年投资近100亿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产业:去年在建省重点项目13个、省预备重点项目12个;推进电厂、水泥厂和煤矿的综合升级改造,仅去年技改投资就达4.03亿元;组建福建省城乡综合开发投资公司,服务全省棚户区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整合重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去年,福能集团与中石油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并签订《福建天然气管网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与华润水泥合作,打造福建最大的水泥生产销售企业;通过并购成为福建海峡银行第二大股东;与兴业银行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整合成立福能新型建材公司;与福州市城投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对永安煤业、上京煤业和广元矿区实施整合;把集团系统内的7家医院整合,成立福建能源总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合作,成立福能脑科专科医院;煤建公司与民营建筑企业进行整合……
在此基础上,福能集团去年完成营业收入270亿元、实现利润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6.6%,在省属国有企业中名列前茅。2012年该集团提出的“五年再造一个福能集团”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半实现。
从“一煤独大”到新能源产业后发赶超,福能集团迈出转身第一步。如今,福能集团正走出转身第二步。尝到产业转型甜头的福能集团,正积极推进“发展大煤炭,打造大电力,夯实大建材,建设大港口,做强大建工,培育大金融,开发大燃气”战略,建设“智慧福能”,力争用六年时间打造千亿集团。
短评
福建省能源集团于2009年12月,由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和福建建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
福煤集团变福能集团,绝非简单地换个名字而已,这个企业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改变,不光是股权结构、产业结构,还有商业模式。
当下,或许有些煤企还在体味“一煤独大”的苦果,福能人已经尝到二次转型的喜悦。
套用某句名言,转型要趁早啊。或许正是因为自然资源匮乏,福建人才有了更加勇于冒险、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所以,请不要再拿什么资源枯竭当借口了。市场千变万化,如果企业管理还在照搬老一套,即使守着金山银山,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也许有人问,已经晚了,怎么办?还有句名言:“想要收获森林,最佳种树时间是十年前,次佳时间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