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国际石油价格战日趋残酷 美国石油业扛不住了

国际石油价格战日趋残酷 美国石油业扛不住了

2015-04-07 09:38:01 北京商报

全球第四大石油储备国终于有机会展示自己丰厚的资源禀赋了。近日,伊核问题谈判的截止日期虽已连续多日被推迟,但各方透露出的信号显示,达成妥协并非不可期待。而随着核问题的告一段落和强加于伊朗的外部制裁的逐步取消,伊朗巨大的石油产能将得到迅速释放。这不仅将刺激国际油价应声下跌,还意味着供过于求的原油市场格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主要石油生产国之间的价格战将进一步激化。

国际油价紧盯核谈进展

随着近日伊核谈判的进展,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由于市场期待伊核协议在本月1日达成,国际油价在3月31日暴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2%,收于47.6%。到了1日,由于预计中的协议未能在当日达成,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大涨5.23%,收于每桶50.09美元。2日开盘后,油价又开始下跌。

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称,任何解除制裁的措施都可能导致伊朗石油日产量在3-6个月内增加50万桶,并在随后的一年内增加70万桶。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称,伊朗目前有大批储备的原油随时准备进入国际市场,而且伊朗对石油收入非常饥渴,其石油生产成本也比较低,一旦谈判成功,国际油价将应声下跌,并在低位运行更长时间。

长期的外部制裁令伊朗原油生产受到重大打击。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在严厉的2012年制裁之前的2011年1月,伊朗的石油产量维持在每天430万桶左右,但到了2013年1月这一数字仅达到330万桶。即使在“联合行动计划”放宽制裁之后,伊朗目前的石油日产量仍未超过350万桶。

各国石油价格战将激化

随着制裁的解除和伊朗石油供应进入全球市场,本已十分激烈的石油价格战将进入白热化状态。

从去年6月至今,布伦特油价从每桶110美元暴跌至约55美元。跟往常不同,这一次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没有选择削减产量以提振油价,而是按兵不动,与俄罗斯、美国争夺市场份额,并打击地缘政治对手——伊朗。

据彭博社的调查显示,欧佩克今年3月的原油日均产量上升48.1万桶至3102.9万桶,为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经济已经接近衰退的俄罗斯全速开启生产机器,不愿放弃石油这个救命稻草。据俄能源部数据显示,俄3月石油产出小幅升至日均1071万桶,创下后苏联时期高位。

完全市场化的美国石油开采业开始扛不住了。

美国能源信息署1日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的一周,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减少3.6万桶至936.6万桶,为1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伊朗的加入令这场石油价格战更显残酷。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伊朗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原油储备达到1570亿桶,占到全球大约1/10,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是中东潜在的最大产油国之一。此外,这个中东国家还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备大国。

“相比于伊朗,沙特的原油质量更高、生产技术更成熟、储量也更大。而伊朗因为本国石油开发技术限制,只能寄希望于外国石油企业的进入”,韩晓平称。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