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成本下降需求恢复高增长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0-04-15 08:14:49 通信信息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光伏系统装机量为6.6GW左右,相比2008年的5.6GW仅增长16%,是十年来的最低增速。欧洲仍然是太阳能的主要市场,市场容量达到5GW,占比达79%左右,其中德国装机量达到3.2GW,西班牙由于政府补助的下降,导致装机量比2008年大幅下降,但仍有560MW,意大利和捷克则装机量猛增,合计达到785MW。美国2009年的装机量增加46%,达到500MW。亚洲市场中,日本和中国装机量分别达230MW和160MW,增长很快。

2010年光伏需求恢复高增长

2009年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超过10GW,同比增长35%左右,远低于前五年的增速,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出货量在5GW左右,占比达46.7%,其次是欧洲和日本,出货量分别在2.8GW和1.8GW左右。电池出货量高于系统安装量的主要原因是安装存在时间差,差额部分主要是正在安装的,另外流通环节也有一定损耗。

2009年晶硅电池出货量大约在8.9GW左右,薄膜电池出货量达1.6GW,同比增速达78.8%,占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的比例也从2008年的11.3%提升至15.2%。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跌,薄膜电池的扩张速度有所放缓,我们认为未来化合物半导体类薄膜电池发展空间有限,其原料的稀有性和毒性将限制其增长,硅基薄膜电池的前景比较乐观,但在未来5年内我们认为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光伏市场需求开始缓慢复苏,企业订单饱满,组件价格稳定,毛利率甚至达到历史高点,有的接近40%。我们认为从2010年起,光伏市场需求重新步入高增长区间,保守估计今年光伏系统装机量将超过8.5GW,同比增速在30%以上。

我们认为2010年全年光伏需求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受德国税返费率(FIT)下调影响,德国光伏系统安装商都在抢装,光伏组件需求旺盛,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及核能安全部官员弗莱尔博士甚至认为德国将在今年新增5GW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以应对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税返费率下调政策。我们保守估计今年德国市场装机量应该达到3.5GW。下半年需求主要来自受德国抢工压抑的部分需求释放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和捷克,两国均拟于今年下调FIT,两国的光伏系统安装商必然会像德国一样抢在FIT下调生效前完成光伏系统项目,从而促使装机量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意大利和捷克的装机量都可能翻番,分别达到1GW和500MW左右。同时从目前各国光伏产业政策来看,美国、日本有望继续保持装机量的高增长,分别达到1GW和600MW,而加拿大、印度、中国及台湾的需求则随着政策启动,有望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成本下降驱动光伏装机量在长期保持高增长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迫使各国积极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利用太阳光产生电流,既无穷无尽又清洁无害,是最好的替代能源。初期受限于发电成本过高,只能依靠政策扶持培育市场。在FIT及相关补贴政策支持下,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迅速,因此各国开始下调或考虑下调FIT,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保证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比如2009年德国的系统安装商投资回报高达14%,投资回收期仅7年,这远高于合理的项目投资回报率,FIT下调后,系统安装商的投资回报率降至8%左右,投资回收期为9-10年,这是比较合理的水平。从长远来看,投资回报率低于6%,则项目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高于12%则不可持续。因此,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政策补贴的逐渐淡出是必然的,FIT的下降可能短期对市场需求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将使投资回报保持在合理水平,光伏的市场需求可在长期维持高速增长。

维持行业长期“买入”评级

光伏发电是最有潜力的环保能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我们仍然长期看好行业发展。就目前而言,我们看好具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经营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率。我们不看好多晶硅生产商,尤其是具有刚投产的多晶硅生产线的企业,庞大的折旧费将使得多晶硅成本处于高位,在目前的多晶硅价位上,国内成本控制较差的多晶硅厂商多在盈亏平衡点上,不太可能有良好的业绩。另外我们还看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国内光伏产业投资热情仍然很高,而巨额的设备投资限制了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光伏设备国产化在未来必然是一个趋势,因此我们看好具有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

海通集团目前正在与亿晶光电进行资产置换,预计今年6月能完成重组。亿晶光电是全国第八大组件生产商,是A股唯一一家具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企业。目前海通集团的产能为200MW,在建产能为150MW,今年6月底新建产能即可完全投产,满负荷运转的话产能可达400MW。上鉴于其一体化经营的高毛利率以及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我们给予其35倍估值,目标价位为37.5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产业发展 成本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