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油价时代的“回家”策略

2015-11-24 09:21:02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罗佐县  

低油价时期,石油公司是否购买资产,以及购买什么样的资产,取决于公司拥有怎样的核心技术与管理能力,取决于公司管理或技术能力与资产类型是否高度匹配。这一策略被形象地比喻为“买到合适的资产就像回到自己的家”。

购买前提

油价低位运行已持续一年多。这期间,石油公司的经营相继进入“寒冬”,压缩投资和裁员成为家常便饭。为避免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经营形势恶化,石油公司对昔日业内流行的油气资产并购做法普遍持谨慎态度。咨询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石油公司的资产并购交易数量少了很多。

高油价下的资产并购受市场中充足的流动性驱动,而低油价下的油气并购主要受公司对负债率控制的制约。油价高时,石油公司开展资产并购的条件宽松许多,即使所购资产有一些问题,只要不太严重,高油价带来的利润空间足以将这些瑕疵掩盖掉。但低油价时期严格控制负债率的管理目标对并购资产行为造成诸多限制。不触及负债率底线的约束条件使企业不得不严控用于资产并购的资金,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剥离资产而不是并购。

在此环境中,石油公司决定是否购买资产时自然会非常挑剔,除了要看所购资产是否符合自身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外,还会考虑公司是否有足够能力驾驭这些资产,后者在特殊时期更受重视。一些咨询和研究机构将这种并购决策模式称为“回家”战略,意思是资产购买者拥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与管理能力,就购买什么样的资产,强调公司管理或技术能力与资产类型的高度匹配。

页岩并购为何活跃

核心能力差异是资产购买形式内容多元化的直接推手。具体而言,即油气交易地区分布广泛、资产种类丰富,有些交易甚至令人不可思议。以美国页岩油气资源为例,尽管低油价环境下不少油气生产商的经营较困难,部分公司或咨询机构都认为,购买页岩油气没有前景,但仍有不少公司依然购买页岩油气资产。

或许正因如此,页岩油气交易项目数量一直在全球油气交易项目中占较高比例。究其原因,无外乎美国有众多油气生产商在从事页岩油气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形成竞争效应,成就一批杰出者,使得他们具备超越一般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卓越管理能力。这些企业即使在低油价环境下也能在页岩油气生产中游刃有余,保证了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稳定。

辩证看抄底

过去15年的数据显示,油价低迷时期并购市场一般很冷清,今天的市场表现也没有打破这一规律,估计以后也不会。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并购和剥离是企业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尽管当前石油公司经营普遍处于守势,但其通过资产结构调整突破经营困境的行为依然会有。这一点决定了今后油气资产并购行为的持续。

有人认为,低油价是石油公司抄底的好时机,主张此时购买油气资产,以谋求他日油价上涨时的丰厚利润。但这一说法应一分为二看待,如果油价低迷现象持续,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或管理能力消化和吸收所购买的抄底资产,不仅不能使其增值保值,抄底反而有风险。

油气并购市场上表现出的并购决策规律对中国的石油公司管理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中国的石油公司普遍制定了建设国际化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规划,这一目标肯定不会以油价变化为转移,而实现这一目标少不了海外资产并购和剥离行为。就近中期发展形势看,油价低迷现象还将持续。虽然目前中国公司与国际同行一样,对资产并购表现得比较谨慎,但从发展角度看,若有合适的资产,考虑并购部分资产也无不可,但前提是要有管理所购资产的“利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