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笔者对比分析的两家煤炭上市公司是阳泉煤业和潞安环能。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家公司均位于山西东部的煤炭基地,煤炭业务占比均高达90%以上,且主要产品均为动力煤和喷吹煤。
产能利用率均相对较高
数据显示,2016年,潞安环能原煤产量为3915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8%;阳泉煤业原煤产量3250万吨,同比小幅下降2.1%。去年4月,山西省率先开始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导致山西省全年煤炭产量同比降幅达14.7%。在这种背景下,潞安环能原煤产量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阳泉煤业原煤产量也只是略有下降,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分析发现,阳泉煤业5个主要生产矿井年产能合计只有2400万吨,即使加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景福矿和处于试运转阶段的3个整合矿,可贡献产量的年产能也只有2760万吨。就此计算,阳泉煤业2016年的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17.8%。
潞安环能合并报表范围内生产煤矿总共14个,年产能合计3950万吨,6个主力矿井年产能合计3200万吨,产能利用率也达到了99.1%。事实上,3915万吨的产量可能仅仅是6个主力矿井的产量,因为其他8个合并报表范围内矿井的产品主要是1/3焦煤和肥煤,而公司年报中炼焦煤产量数据为零。因此,潞安环能的实际煤炭产能利用率可能达到了122.3%。
两家上市公司煤炭产能利用率高,并不说明两大集团没有执行相关减量化生产措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大集团内部的调控。注入上市公司的产能均是各大集团最优质的资产,为了提高集团整体成本收益率,各集团往往会在总产量不超过相关部门设定范围的情况下,尽量发挥优质产能的优势,最终促使公司煤炭产能利用率提高。
非煤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潞安环能煤炭业务营业收入达123.7亿元,同比增长25.9%;营业成本为73.9亿元,同比增长19.2%;毛利润为49.8亿元,同比增长37.3%;毛利率为40.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2016年阳泉煤业煤炭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70.6亿元,同比增长12.1%;营业成本为132.3亿元,同比增长3.7%;毛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4%;毛利率为22.5%,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
两家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除了成本控制之外,主要得益于:一、煤炭产能利用率较高。二、煤炭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三、2016年销售了相当数量的库存煤炭。2016年底阳泉煤业和潞安环能的煤炭库存分别为181万吨和237.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了183万吨和85.4万吨,分别下降50.3%和26.5%。
两家公司的非煤业务占比均比较小,潞安环能的非煤业务主要是焦炭,阳泉煤业的非煤业务主要是发电和供热。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多数企业非煤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不同,受益于焦炭价格大幅上涨及其他原因,两家公司2016年非煤业务盈利能力也均得到了较大提升。2016年潞安环能非煤业务毛利润为2.34亿元,同比增加1.79亿元,增长超过3倍;毛利率达到20.2%,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阳泉煤业非煤业务毛利润为0.89亿元,同比增加0.24亿元,增长36.3%;毛利率达50.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均明显提高
与2015年末相比,2016年底两家公司资产负债率均明显提高。阳煤集团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60.4%提高了6个百分点,至66.4%。潞安环能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65.3%提高了3.6个百分点,至68.9%。对于两家公司来说,如此大的资产负债率提升幅度在历史上均是比较高的。
2016年两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何会大幅提升?分析发现,均是因为负债出现大幅增加,且均是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负债科目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非流动负债或基本没有变化,或同比较大幅度下降。
流动负债大幅增加,而非流动负债基本不变或同比下降,这说明公司新增负债并不是为了长期投资需要,而是为了日常经营。此外,企业投资支出同比并未明显增加,企业新增负债对应在资产方面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的增加。笔者认为,这样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对企业稳健经营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