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岳芬:分布式储能的商业模式

2019-09-11 15:43:44 中国能源网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储能联盟秘书处的岳芬,我今天跟各位汇报的题目是分布式储能的商业模式。

刚才其实也听到有一位领导提到未来的新型能源是要实现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和变化,而储能其实就是实现这种变化的关键性技术。

今天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目前全球的分布式储能市场的规模现状,另外结合我们对于全球储能的追踪,给各位呈现一下储能目前在分布式能源发展过程中是怎么样参与到分布式模式当中的。这是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规模和数据,根据我们全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到去年底,去年已经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达到了6.6GW,同比去年增长了126%,虽然这个数字相比于常规能源比较小,因为储能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所以相对于前几年的发展来说,去年还是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这个增长中,韩国去年新增了1.5GW,这些国家中他们的用户侧储能市场其实是有了一个快速的崛起,使得去年用户侧首次成为近5年来新增投运规模最大的应用领域。

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投运规模来看,因为储能有两个计量单位,一个是功率单位是兆瓦和千瓦,还有一个能量型的单位是千瓦时,从去年来看量达到了50.6%,应用领域是以工商业的储能系统比较多,主要是进行电费账单的管理,帮助工商业用户降低巅峰。从国家来看,中国、韩国和美国在分布式这一块是占据一个全球前三的地位,中国跟韩国主要在工商业领域安装储能系统,独立的储能系统进行峰谷价差套利,奖励用户的电费。美国的模式比较多元一些,德国跟澳大利亚因为家庭用户的电费会比较高一些,所以主要是以家庭当中安装储能配合分布式光伏去提高自己的自发自用,这一类项目比较多一些。

从不同国家的分布式储能的收益来看,其实普遍来看投资回收期还不是特别理想,尤其是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有的州给了补贴政策,像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补贴达到了储能初始投资成本的40%,即使这样补贴的情况下投资回收期也不是特别明显,中国只有苏州和合肥两个市有一些补贴,而且从补贴的力度和影响力来看也不是特别大,所以全球范围内建设的分布式储能主要的领导作用还是峰谷价差。最近一两年是国内连续两轮的电价下降,目前分布式储能投资回收期在进一步地拉长。

结合目前的情况,我们对于全球分布式储能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个归类,这里面是分了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常规的,以单个储能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以租代售的方式,还有共享节省电费收益的模式,还有把分布式储能聚合起来参与需求响应,或者在国外参与电力市场形成一个聚合的形式,以虚拟电厂的呈现去参与的模式,还有社区储能的模式,社区储能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点对点之间的交易,与分布式能源包括光伏之间形成一个聚合,来达到点对点交易的程度。还有一些其他的衍生模式,像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之间有一些融合,有一些衍生,或者是会跟售电有一些结合的情况。

具体来看,以租代售模式中,国外会用的比较多一些,主要是系统开发商把储能系统租赁给用户降低高峰电费,有的时候还给用户提供备用。租赁期可能会根据产品有一些灵活的设定,用户每月的租金会覆盖设备的使用权、运维费用、安装费用等等,由于开发商要所有设备,所以投资压力会比较大,一般还会引入第三方的投资机构或者是银行,而租赁所收的稳定的现金流可以保证融资能力。针对每个月的租赁费,数额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去收取,而很大程度上用户所能节约的电费,每个月给这些公司交的租赁费要达到一定的差额才能够吸引用户,一般来讲像美国斯坦福公司给用户签订的费用要达到用户交的租赁费两倍以上,用户才有吸引力去安装。

第二个模式是共享节约电费收益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其实也很普遍,比方说江苏的南都,基本上在国内安装储能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来讲合同期一般来讲比较长,因为要在合同期内通过电费节约收益的一部分费用来覆盖成本,通常是签十年以上的合同。

共享收益和租赁模式是有一些类似,基本上不需要用户掏钱投资和安装,但是不同体现在合同期,现在的租赁模式一般就是呈现短期化,像德国的储能厂商最初给用户提供的合同已经可以缩短到2-4年,2019年甚至可以接受月租的形式。

这一类是需求响应模式,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探索比较多的一类,根据需求响应的合同,电池储能系统可以给公用事业或者是电网公司提供容量属性的产品或者是其他响应服务,在美国加州你只要签了这个合同,无论是否被调用公众事业都要给设备所有者支付一定的容量费,调用的时候还要支付一定的能量费,调动过程中产生的充放电的能量费也可以得到体现。

纽约有一种不同的收费方式,美国纽约的一个公用事业签订合同,这个合同是在四个网络阻塞点按四个分布式项目,要求这些公司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响应,他没有按照能量加容量的费用去支付,是以季度金的方式去结算。除了这个费用,这些储能系统还可以在其他的一些时段参与配发市场的交易,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目前大家谈论的还有一类比较多的是虚拟电厂,虚拟电厂我们认为跟需求响应的不同点就在于目前需求响应主要是响应电网的指令去削减负荷,而虚拟电厂就是一个完全电厂的概念,可以增加负荷,也可以削减负荷,可以像传统的电力一样参与能量的市场,也可以参与容量的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就是一个完全的电厂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去探索的虚拟电厂的模式基本上重点都是在中央集装控制室和云平台的打造方面,云平台打造的软件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看到的一些国外的案例来看,对于用户用电的情况要做到精准预测,对于天气预测的信息也能够做到收集以及精准的预测,同时还能预测未来电力市场的价格走势,将这些预测数据汇总起来进行一个分析做到储能的充放电策略,才能更好地用储能做到差价套利,或者从中获得收益,所以这个软件是要求非常高的,而且我们对于国内储能厂商,国内储能厂商也在开发这类的软件,目前这类软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最后一类是社区储能模式,数去储能模式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德国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有16个光伏机组和三个热电联产机组,还有一个一百千瓦时的中央电池组去组成,同时他们配了云端的管理应用软件,能够提供类似手机银行一样的服务。这个系统中,个人用户一般是装了光伏,商业用户一般是装了CHP,这两类用户的需求和发电曲线被设计成是互补的,以便于最大利用电池。比如说阳光比较充足的时候,光伏发的电力比用户用电的电力要多,这个时候要减少CHP的发电。在控制和支付方面,他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手机银行的活性账户,把发电、储存、用电模式体现出储存体现的概念,具体策略就是在光伏或者CHP自产电量大于用电的时候可以存电,使用的时候再支取出来。

除了可以自己收支能源的活性账户,他还设计了一个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用户之间交易的账户,比如我自己用不了那么多电就卖给平台上另外一个用户,只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衍生类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多时候是将光伏储能以及一些售电结合起来,德国SENEC这个公司有自己的储能产品,在卖储能产品的时候去打包售电服务,用户每个月大概支付18.95欧元的服务费,SENEC公司就保证每年提供1500度电的额度,用户一方面可以享受自己光伏发的电,另外可以使用储能的电,还可以使用1500度的每年电力套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从德国电网购买电的支出。

这个公司还有另外一个套餐,可以允许用户把自己发的光伏电,自己用之外,或者是卖给其他用户,还可以通过网上的云卖给全欧洲的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去充电。

我们从这些模式上来看,可以看到分布式储能在分布式应用的历史趋势上,其实有三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共享,一个是聚合。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是以推产品或者是卖产品为主,但是国际上其实更多是将储能作为一种服务打包到各种售电包括电力市场交易当中。第二个趋势是共享,了解储能的各位专家都知道,储能是可以提供多重应用的,包括在时间尺度上,包括在容量尺度或者能量尺度上都可以提供多重应用,多个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将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多重的服务,其实也是增加储能的有利的渠道。第三个是聚合趋势,分布式储能目前规模都比较小,尤其是国外在客户侧还有商业侧,基本上都是几十度电,最多上百度电的规模,所以把这些分散式的储能聚合起来参与电力市场,或者是通过网络平台给其他的供应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是未来的趋势。

简单地介绍一下联盟,联盟目前是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另外一个是中关村指导的储能联盟,联盟是2010年3月份成立的,也是国内最早一家专注于储能产业推动的非营利组织。2012年7月获批召开联盟成立大会,12月份正式获批,目前有260家会员单位和50家合作单位,260家会员单位80%是国内企业,15%是国外企业,80%的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涵盖了国内的储能上中下游的产业链,目前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2016年除了联盟的身份之外,我们成立了储能专委会这样一个组织,其实是同一套人马,但是是两个不同的身份,我们目前在民政局是5A级的法人,也是中关村标准化的示范单位,主要业务除了政策推动,深度研究之外,还新成立了团体标准委员会,可以帮助产业去制定一些团体标准,也有一些产业交流活动,这是我们的一些活动,这个是制定的储能方面的标准,这是我们的研究平台,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