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何沙:新常态下中国油气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016-04-28 08:59:03 5e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西南石油大学副厅级调研员何沙做了题为《新常态下中国油气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的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当前世界经济属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节都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一些新的场景随之出现。尤其是大家已经感觉到了,油气行业进入了低谷,油气市场成了低成本、低回报的市场。面对这样的新常态,我们油气行业该怎么做,未来发展有什么趋势?

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当前的新常态:一是国际形势,原油供给宽松压低了国际油价;二是政策布局,全面深化油气市场的变革势在必行;还有市场发展,市场有一个新趋势,就是稳油增气。

2014年底,世界石油探明产量情是1.7万亿,足以满足52.5年的全球生产需求,沙特阿拉伯调整了11亿桶,成为了增幅最大的国家。世界储量上涨了24%,这个是比较重要的趋势。

世界石油增加产量达到了201万桶/年,这个产量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美国的产能增长比较快,达到每日160万桶。我国的增量低于历史水平,但是我们增幅仍然比较大。

国际天然气储量是187.1万亿立方米,满足54.1年的生产需求,探明储量增加比较快的是俄罗斯、美国、伊朗、阿塞拜疆。天然气储量最大的是美国、俄罗斯。

全球供应层面,欧佩克、俄罗斯增长比较稳定。东非深水、欧洲北海、巴西盐下为未来增长比较大的地区。

未来5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复苏期,增长速度达不到繁荣期水平,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油气需求难有大幅反弹。再加上全球的油气源源不断的供给,油价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很可能会处于比较低位的徘徊。

中国的油气发展从政策的层面看,全面的深化油气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形成依法管理、市场主导、有效监督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释放油气行业新的增长能力。

改革的路径有很多,我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第一个是市场,油价应该是市场控制的。原来油价的涨跌存在很多的政治因素。我国能源市场应该还原石油天然气的商品属性,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加强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输环节价格和配气价格的监督。第二个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我们能源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天然气。今后的能源机构的调整,天然气改革势在必行。第三个是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因为油气改革的思路涉及到油气的上中下游产业,领域比较宽,产业链比较长,所以要建立一些准入政策,使油气方面进入主体多样化的时代,这样我们行业发展才会很快。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是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是稳中有增型。现在的成品油还出现供过于求,而在天然气的消费中,在10年间仅仅增加了3.7%,增长速度较慢。另外,原油产量增长放慢,油价的低迷,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预计2020年达到64%左右。

在消费方面,由于长期的经济转换,消费不景气。我国成品油消费由过去的高增长、高消费、高污染向低增长、低消费、低污染转化。天然气呈现了国家的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有多元的供给来源,形成了西气东输,北气南下的格局。但是在我们消费过程中,常规天然气保持稳定,而非常规天然气供应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巨大的投入,困难的投资条件,投资回收率比较低,而受到一定制约的。

我国对外合作的“一带一路”拓宽了我国的油气来源。“一带一路”国家,石油产能储量达到131.5亿吨,占全球总量55%,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合计142.16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76%。所以我们跟周边国家油气领域充分合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价值链、加强深度融合,为我国油气产业实现大合作、大市场、大资源的新理念。

在这其中,可能有两个方面带来的机遇比较显著。一个是工程技术服务在“一带一路“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未来我国将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尤其是油气运输管道建设。第二个是装备方面,油气装备市场在“一带一路”地区存在可观的上升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的国家、地区石油装备制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我国油气装备制造有技术、有能力、有优势的产能可以恰好的补充这个市场的需要。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