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李俊峰:新常态下新能源发展的机遇

2016-04-28 09:00:38 5e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做了题为《新常态下新能源发展的机遇》的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美国时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规范环境秩序,和我们国家提出的习主席谈到的发展路线在体现上是一致的。

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并越来越多的发挥着引领作用。换一句话来说,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应对气侯变化的巴黎协定是一个标志性的产物。这个事件是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减少生产消耗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

去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核电发电量为2亿千万时,这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在十三五期间,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每年2%到3%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大体每年增加1千亿。新能源发电量、低碳能源的发电量基本上可以满足新增电量的需要,并且可以有一定量的代替。所以可再生能源是发展最重要的受益者。

但是可再生能源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发展这么多,我们业界希望风力发电2020年是2.5亿千瓦,所以它发展比较快。还有就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政策是不协调的。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管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满足我们未来发展的需求。大家也都认为仅仅是清洁能源发展足以满足中国新增的能源需要,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所以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需要一个东西,就是这些需要一个脚踏实地的落实。这个落实的时间就是两个方面,即电网的建设和体制机制的改善。我们深化体制改革,在长远发展规划,经济增长,转变发实践式时,考虑一下清洁能源的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展就会有很好的前景。

现在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当时是1万一个系统,现在不到2千块钱。采购光伏板现在大概是3块8/瓦,短短的的5年不到的时间,下降了成本的1/3左右。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仅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的可再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光伏制造70%在中国,所以中国可再生能源不仅仅可以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转型,也为全球应对气侯变化做出来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