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煤价趋势不明朗、供暖停止、电厂机组检修以及库存高等因素影响,终端采购热情再度下降,新增货盘日渐减少,煤价高位回落。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约达到一亿吨,强势补充了沿海地区库存。但市场也有利好因素,大秦线进入长达一个月的“天窗期”,叠加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本月20日左右,电厂机组检修结束后,采购需求将有所释放。
上周末,大集团下调外购价,打破了长达一个月的环渤海港口市场的僵持局面,部分看不到希望的贸易商开始赔本甩卖,引发煤价跌幅扩大。而下游方面,用煤需求进入淡季,沿海电厂变去库为垒库,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询货者纷纷压低还盘价格。同时,非电终端整体需求也较差,化工、水泥等非电行业按需采购,并压价还盘。如果国际煤价跟随中国煤价下跌的话,北港煤价有可能在跌破千元/吨后,继续小幅下行。本周,天气回暖叠加部分电厂机组进入检修期,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回落至163万吨,库存继续处于中高位水平,整体补库压力较小。在长协保供、进口煤恶补的情况下,终端观望情绪占据主导,市场补库需求释放有限。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增加了整整一倍,增幅不小。去年一季度之所以进口偏低,主要原因在国际方面,包括印尼的限制出口措施,俄乌冲突以及对俄制裁,造成能源价格飙涨等原因,促使欧洲国家对煤炭需求增加,国际煤价飙升等。今年情况不一样,虽然各煤炭出口国在季节、恶劣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供应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包括印尼、蒙古、俄罗斯等国均致力于增加煤炭出口渠道。且澳煤开始重新登陆中国市场,澳煤的特点是高热值、低硫、低灰、便宜,恰恰补充了国内市场高卡煤不足这一缺口,造成国内电厂补充及时,北方港口煤炭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