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迎接能源转型挑战发展清洁能源

2017-07-03 11:01:58 5e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较多,一是中国社科院6月26日发布了《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称全球能源发展已进入油气供给宽松期。当前,全球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持续增长,但消费增速不断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未来一段时间油气将持续呈现供大于求态势。二是社科院当日发表的另一份报告认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结束,中国能源需求的峰值已经到来。预计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分别降至40亿吨、37.4亿吨和30亿吨标准煤。三是中国首条大规模清洁能源输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日前正式全线带电投产。四是环保部发布5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各类举报中涉及大气污染的最多,占55%。五是6月2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报收于577元/吨,环比上涨3元/吨,涨幅明显收窄。价格指数连续第三期上行,累计上行15元/吨。

中国社科院26日发布的《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称,全球能源发展已进入油气供给宽松期。当前,全球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持续增长,但消费增速不断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未来一段时间油气将持续呈现供大于求态势,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将被重塑。报告认为,美国已逐步替代欧佩克成为搅动石油市场供需格局的“机动生产者”。在此影响下,“标杆石油价格”的维护机制已发生变化,正向着“边际收益石油价格”转变。

天然气方面,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将达5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可接近3%。但需求方面,除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增长可能高于3%外,欧美国家需求增长均不会超过1%,全球天然气供给的宽松形势将在未来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报告还认为,与重心“西移”的供应情况相反,全球油气需求明显“东移”。由于亚太地区需求增长迅速,全球油气消费中心由美国、欧洲两强已转为美国、欧洲和亚太三足鼎立的消费格局。

“无论世界油气资源怎么变化,中国的油气消费总量在相当时期内仍将稳步增长,未来油气供需矛盾、供给安全压力还是很大。”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表示,应根据当前全球能源变化形势,积极推动油气自主战略,保障中长期我国油气供给安全。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但占一次能源比重仍高达62%,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比重仍仅为6%左右,远不及24%的全球平均水平。他预计,未来20年,亚洲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需求比重将从目前的32%上升至50%。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中国可观的天然气产量和多元的进口渠道,使得在中国建立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设想具备了可能。

6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技术经济研究”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组为论坛提供的主题报告《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报告认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结束,中国能源需求的峰值已经到来。预计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分别降至40亿吨、37.4亿吨和30亿吨标准煤。报告指出,目前全国约70%的人口已经实际进入城镇及其周边地带,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基本完成。“与之相应的,我国大规模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完成,这将大大减少对高耗能的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的需求,相关的交通能源需求也将达到峰值。”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表示。

这其中,对能源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是房地产建设需求的降温。根据这份报告,从2006年到2015年,我国相当于为每一个城市人口建成了约50平方米的建筑。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靠少数人多占房、改善住房条件以及年轻人进入城市后的购房需求支撑的,从总量上说,住房总供给已经超过了总需求。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70%的能源和电力需求来自工业,而钢铁、有色、建材这三大行业的能源需求占工业需求的1/3,这三大行业需求下降,还会引起煤炭、电力等相关行业自身需求的下降,整体来看,预计会带动约1/3能源需求的下降。报告认为,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点在于高端制造业和生活消费。但是高端制造业的能源需求远低于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行业。随着能源需求的下降,能源将不再成为我国经济的瓶颈,而是能够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平衡。正常情况下,能源供给能力应略大于需求,从而实现有效保障。

“能源供给瓶颈消失,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能源产能在部分地区扭曲配置,如部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现象增加等,但长期看,将有利于形成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机制。”李平说,“由此将促进能源供应商创新商业模式、技术模式,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和高质量的服务,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体制和电力体制的改革。”中国能源界应当关注这一趋势,及早调整结构,以避免投资风险与投资损失。

据新华社6月26日报道,总投资达262亿元,将甘肃风能和太阳能电力直送湖南省的我国首条大规模清洁能源输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酒湖工程)正式全线带电投产。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酒湖工程,即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重点电网工程。这个工程未来效益充分发挥后,每小时可输电800万度,按照一年输电5000个小时计算,每年可向湖南传输电量400亿度,可满足湖南1/4的用电需求。

酒湖工程起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穿越千里河西走廊,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5省市,止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线路全长2383公里。工程新建祁连、韶山2座换流站,换流站容量1600万千瓦,额定输电能力800万千瓦。酒湖工程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巨大,对于促进甘肃能源基地开发、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酒湖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于2016年12月底全线贯通。这一重点服务酒泉风电、太阳能发电送出的跨区输电通道,全面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专家认为这一工程对减少弃风弃光有重要作用。

另据近日环保部发布5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显示5月全国各级环保部门共接到环保举报53690件,受理的47986件举报中,已办结25566件。按污染类型来分,各类举报中涉及大气污染的举报最多,占55%。受理的47986件举报中,已办结25566件,其余22420件仍在办理中。超过半数举报为大气污染。而世界银行指出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有17个在中国,这表明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需要加速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革命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中国化石能源将面临更严苛的环境制约和清洁可再生能源竞争,也面临中国对能源需求下降的挑战,能源界对此需有清醒认知。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