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2018-07-30 16:07:12 中国能源网   作者: 陈明灼  

近期,天然气价格改革持续升温为炎炎夏日再添热度。先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将实行天然气所有门站价格根据基准价格上下浮动的管理模式。其后国家发改委又将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价格水平与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水平相衔接。

今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随后,北京市决定自今年6月10日起,天然气居民门站价格与非居民基准门价并轨,7月10日起正式施行。居民门站价格和非居民门站价格分别由每立方米1.536元、1.9元,统一调整为每立方米1.88元。依据此次联动公式计算,北京市居民各档用气价格调整额度为每立方米0.35元。

此前,我国天然气价格从2013年开始施行天然气按照存量气和增量气采取不同价格,上调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轨制”天然气价格。采用“双轨制”是为了避免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政府采取了人为干预的方式,将市场分割成两块:一块是在价格“天花板”下低位运行的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另一块是价格相对较高,且可根据“最高上浮20%,下浮不限”原则调整的非居民用气价格。

人为压低民用天然气价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人为低价不仅影响了天然气供给,“双轨”机制更成为一些套利者钻空子的机会。这些弊端在2017年冬天的“气荒”中显露无遗。

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行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2017年里,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得到确认,天然气改革方向明确,政策支持明朗。天然气政策导致了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供求矛盾凸显,在去年的“气荒”中,国内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出现暴涨,一度从4000元/吨增长到超过1万元/吨。在华北地区,2017年12月LNG价格曾达到11100元/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自2010年以来一直没有调整,目前居民用气平均门站价格为每立方米1.4元左右,不仅低于进口气供应成本,也低于国产气供应成本。居民气价倒挂,既不利于保障居民用气供应,也不利于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相较于此前人为压低价格容易被套利的“暗补”,此次推动价格并轨的同时,官方将“暗补”变为更为精准的“明补”。此次在制定理顺居民用气价格的方案时,官方将对低收入群体等给予适当补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低收入群体和北方地区农村“煤改气”家庭等实施精准补贴。

从全国气价水平看,本次居民用气价格上调后,居民用天然气一档气价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据了解,此次价格调整后,每户每月平均大约要多花3.8元,基本影响不大。

十八大以来,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一直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坚持天然气价改与监管并重。放开天然气价格,改为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这条主线贯穿于历次天然气价改中。

当前,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新阶段。还原天然气能源商品属性,建立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不仅需要构建起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还需要与价格改革协同推进。只有把竞争性环节还原市场,才会有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采、进口,进而加快管道、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实现增加竞争来降低成本。

未来,天然气销售业务与管输业务分离,天然气价格将从目前的捆绑定价转变为气源价格和管输价格分离。那么,只有管输价格接受政府监管,气源价格将会完全进入市场化节奏,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主导的天然气发展模式。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天然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