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狠人查尔斯:科氏掌门风云战

2020-11-30 16:07:00 《能源评论》杂志   作者: 蔡智群  

相比亚马逊、苹果、微软,科氏工业显然低调得让人有些陌生。但它是全球最大私企,不愿上市,不愿进世界500强榜单,却是最赚钱的企业之一。科氏工业不对外公布财务数字,但其在2008年发布过营收数据,全年销售额达到980亿美元。这个数字,放到12年后的今天也是超越全球大部分公司的存在。

站在这家石油巨头背后的是科赫家族。查尔斯·科赫和弟弟大卫·科赫在科氏工业共占股84%,各持一半,两人长期位列全球富豪榜前20。2019年,大卫去世,其妻继承了他的股权,而85岁的查尔斯则继续担任董事长兼CEO。

查尔斯为科氏工业奉献了一生,他曾发誓“除非我死了,公司才可能上市”。这股狠劲渗透在他行事的方方面面,也造就了神秘的“巨无霸”。

严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富二代

查尔斯是科氏工业的第二代掌门人,第一代是他的父亲弗雷德。弗雷德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炼制汽油方法,后远赴苏联,帮斯大林政府建立了15座现代化原油精炼厂,积累了一笔财富回到美国。

回国后的弗雷德在堪萨斯州娶妻生子,1935年有了二儿子查尔斯。查尔斯5岁时,大卫这对双胞胎弟弟出生,而父亲弗雷德也尽显商场强人本色,这一年组建了一家炼油厂,出资23万美元获得23%的股份。新公司叫伍德河炼油公司,也就是科氏工业集团的前身。经过几年发展,其他4名原始股东纷纷退出,弗雷德买回所有股份。通过一系列大胆的商战,伍德河炼油公司快速发展壮大。但作为富二代的查尔斯,最初并无继承家业的想法。

从祖辈开始,科赫家族就名人辈出,有政坛人物、作家、律师等。尽管在这样一个富裕且有声望的家庭中长大,查尔斯并未过上别人眼中的优越生活。弗雷德极尽严父本色,希望他们兄弟像世界上最穷的人一样生活,查尔斯因为和父亲最像,更是独得父亲“偏爱”。所以,8岁开始,查尔斯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劳动上,比如挤牛奶、挖沟、割草坪,根本就没有童年可言。

年轻的查尔斯急切地想要离开堪萨斯州,离开父亲的控制。18岁时,他如愿以偿,前往波士顿读大学,但终究他身上烙下了父亲的印迹,去了父亲的母校麻省理工攻读工程学,拿下了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双硕士学位。

毕业后,查尔斯没有遵循父亲意愿回来继承家业,而是去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但从一开始,弗雷德就将查尔斯作为继承人培养,这个二儿子心思缜密,面对竞争从不妥协让步,小时候就透露出一股狠劲。两年后,病重的弗雷德给查尔斯打电话,表示要么他回来接管公司,要么把公司卖掉。这时候的科氏遭遇了很大的麻烦,欧洲业务入不敷出。26岁的查尔斯没有选择,只能回来,从此他开始了与科氏工业完全捆绑的人生。

自小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查尔斯对公司业务娴熟,回来就清理烂摊子。随后,他着手发展公司当时最大的原油采集业务,大量购买火车和货运公司,建造输油管道,极大提高了原油产量。以命不久矣“要挟”查尔斯回来的费雷德,之后又挺过了六年,于1967年去世,此时公司已经在全国拥有了多家炼油厂,年销售额达到了2.5亿美元。成为董事会主席兼CEO的查尔斯,为了纪念父亲,将伍德河改名为科氏工业。

成为掌门人后,查尔斯不再满足于原油采集单一产品线,他觉得公司应该有长远规划,并开始大力推进科氏业务的多元化。他进军液化气、氮肥等领域,从采集生产、运输、加工到营销,打通了上下游产品线,科氏很快成为一家跨国贸易公司。业绩的蒸蒸日上原本让人高兴,但科赫兄弟的裂痕却在扩大。

四兄弟分成了两派。老三大卫认同查尔斯的许多理念,从麻省理工毕业后,就一直跟随查尔斯发展,没几年就开始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老大和老四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抱团取暖,雇用私人侦探,游说公司高层,试图排挤查尔斯和大卫,夺取控制权。面对兄弟的挑战,查尔斯和大卫毫不手软,于1983年以1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其他两兄弟的股份,然后将两人解雇。这个决定让当时的查尔斯和大卫负债累累,但从此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

不过,拿到13亿美元的老大和老四并不满意。他们认为查尔斯隐瞒了公司资产,将其诉诸公堂。这场官司一打就是17年,直至2001年才结束。老大移民了,当起了游戏人生的富豪,买游艇、玩收藏品,老四则另起炉灶开了一家能源公司。这场持续20多年的兄弟内斗被媒体戏称为“该隐与亚伯的战争”,留下来的查尔斯和大卫被称为“恶魔兄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领科氏工业飞速发展。

“疯狂”的资本运作

科氏工业集团业务涉及多个领域,从石油、化工、农业、采矿到金融服务等。它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公司,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旗下科氏材料五十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沥青生产商和供应商。庞大科氏帝国的建立,得益于查尔斯对资本一流的运作,他通过一系列眼光独到的投资收购,快速扩大了公司规模。

早在弗雷德时期,科氏就开始采用收购手段,但体量都较小,而且基本圈定在石油领域。而到查尔斯时期,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快收购步伐,将公司90%的净收益用于再投资,狠劲十足。在科氏众多的收购案中,2005年对上市公司太平洋纸业的收购最为知名。

太平洋纸业成立于1927年,是美国林产品、造纸、包装和建材领域的著名企业。在2004年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它位居第246位,营业额为202.55亿美元,但因经营不善导致实际财务严重亏损。查尔斯最初看中的只有这家公司的建筑业务,但太平洋方拒绝分拆公司。很快,他意识到,太平洋的北美消费品业务是很有淘金能力的,收购后剥离欧洲业务即可。

最终,经过协商,科氏工业以210亿美元完成了对太平洋纸业100%股权的收购。这笔收购震惊商界,也让科氏工业一举打败位居榜首29年的嘉吉,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公司,且至今没有易帜。

最近10年来,查尔斯开始对水资源和科技领域感兴趣。科氏工业在美国多个州投资了城市供应水净化系统,研发了便携水工厂技术。目前水业务规模在科氏工业中占比还不大,但查尔斯认为,清洁淡水正变得越来越稀缺,需求势必增长,水资源一定能成为集团未来的盈利板块。而在科技领域,科氏工业花费72亿美元收购了电子元器件制造商莫仕公司,查尔斯希望以此打开从物联网革命中获利的窗口。

查尔斯一个十年期的收购笔数,比父亲在任27年的收购案都要多。他看似一路通吃、随心所欲,其实并非如此。恪守步步为营战略的查尔斯十分谨慎,他擅长数学,会随身带着笔和纸,分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为了做好投资,创造良好利润,查尔斯还花费数十年精心独创了一套MBM管理体系,也叫基于市场管理法。1993年,第一版以小册子形式印发,分发给员工。后来,查尔斯写了一本叫《做大私企》的书,专门讲这套体系。

MBM实际上就是一套信念体系,包含十项原则,比如价值创造、变革、有原则的创业精神等,看上去差不多就是一些陈词滥调。但这十项原则印在科氏工业总部各处的墙上、休息室的咖啡杯上,已经成为科氏工业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指导着其投资经营。比如2002年科氏工业收购了一家盈利能力很差的化肥厂,外人困惑不解,而查尔斯正是基于MBM体系判断这家工厂具有向上空间,且能为集团带来新的知识和能力。

刚进公司时,弗雷德对查尔斯说:“我希望你的第一笔生意赔钱,否则你会高估自己。”查尔斯后来自嘲,说父亲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他的很多笔生意都赔了钱。这看来更似自谦,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如此评价他:为人之道是成功的基础所在,如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尊重他人和创造价值,在这些方面,无人能及查尔斯·科赫。

科氏工业每一次看似疯狂的行动,实则都是查尔斯思考后认定最完善的决策。

“书虫”的全力以赴

MBM这套独创模式的背后,是一个“书虫”不遗余力的付出。查尔斯读各类书籍,从历史、哲学、心理学、科学到经济学,无不涉猎。刚结婚时,他们的小公寓塞满了书,妻子连衣橱都没有。在弟弟大卫眼里,读起书来的查尔斯像个恶魔。他超级专注,从书中探寻、思索、总结,再运用到商业实践中。

查尔斯的一生有两个愿望,一是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二是探索、了解社会繁荣和进步背后的规律。这两者想实现都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知识运用,MBM算作实现二者的手段之一。

以目标驱动生活的查尔斯,一分钟都不想浪费。就连上班路上的8分钟,他都会在车里听音频学习。对时间如此精打细算的查尔斯,却会每天花90分钟锻炼,以保持良好状态应对工作。

他对浪费时间的厌恶,令妻子都有些难以置信。两人一起打高尔夫,如果妻子打得慢,他就会不耐烦地把她的球铲起来。他常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知道的太多了,时间不够。现在的每一刻,他觉得都比上一刻更热情、更努力。正是他对实现目标的极度渴望,让科氏工业一步一步做大,触角伸到各个领域,在美国政商两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界因此给科氏取名“科赫章鱼”,形容它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在公众眼中,科氏工业还有一宗罪——气候变暖的“凶手”之一。美国一本杂志曾根据污染数据指出科氏工业与埃克森美孚、美国电力并列为全美三大高污染企业,这还不包括收购太平洋纸业后产生的巨量污水排放。对此,查尔斯不以为然。他曾在采访中指出,环保人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太“歇斯底里”。

每天都会有各类人员批评查尔斯和科氏工业,查尔斯本人还收到过死亡威胁。以前,查尔斯习惯不理睬,专注于公司的事就好,但后来他发现沉默越来越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近些年,他和善于交际的大卫常一起走出来,展示和表达。

此外,为了实现两大目标,查尔斯还投资建立了很多智库,比如卡托研究所和莫卡特斯中心。而他在雇佣员工方面,会将价值观作为首选,而非聪明和才华。他觉得最糟糕的决定就是雇佣一个很有才华但价值观很差的人。

查尔斯已经为科氏工业全力付出了59个年头,他将这家曾经估值2100万美元的公司打造成了超级帝国。对科氏工业未来的发展,他在《良好的利润》一书中说目标是每六年将利润翻一番,这个数字具体是多少,少有人知,但绝对雄心勃勃。

小时候,查尔斯抱怨父亲太狠,长大后,他对自己更狠。他一直待在堪萨斯州,那里没有海滩和山脉,类似中国西北的严酷气候,低调的科氏工业总部大楼就在当初的地盘原地生长。他说:“在这这么成功,为什么要走?”对查尔斯而言,有了科氏工业,足矣。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查尔斯,科氏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