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3-04-25 17:07:44 2023年能源思考1月刊   作者: 昌灏 张雨晴  

能源关乎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能源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决定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效利用水平低、污染化程度高等诸多困境;这些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能源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再一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早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新战略,即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消费革命是通过采用新技术、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模式等途径,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节能提效、优化产业结构等为主要内容,实现能源消费种类和方式的变革。在“四个革命”中,能源消费革命位居第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能源生产革命是围绕能源供给安全化、多元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化转型。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还是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都将更多依赖跨界科技创新来驱动。在能源革命的四大领域里,能源体制革命则是制度保障,对其它三个领域具有支持与制约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促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今年1月,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指引和实践遵循,体现了党对能源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创新,代表了我国能源发展理论创新的新高度,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0月8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较之2012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68.5%降低到56%,下降12.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在新能源供给方面,风电、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发电量增长6.8倍,年均增长25.7%,占全部发电量比重达11.5%,比2012年提高9.0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整体而言,中国能源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能源高质量发展对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当前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能源需求发生新变化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突出、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与新旧风险交织并存、绿色转型出现新形势与未来任务更加艰巨等一系列压力和挑战。对此,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这一战略国策既是驱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引擎,又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关键一招;既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唯有通过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能源体制改革,彻底转变旧的能源消费模式,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围绕能源供给安全化、多元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实现革命性变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宏图才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郑重承诺才能如期达成。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目标要求,以建设安全多元能源供给体系、集约高效能源输送储备体系、节约低碳能源消费体系、智慧融合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高效能源治理体系为重点任务,以新能源倍增工程、煤电绿色转型工程、数字能源工程以及能源惠企利民工程等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者简介:

昌灏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雨晴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