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08年中国10大能源事件

2009-03-01 15:26:00 中国能源网

1、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重创国内石化企业与用油大户自7月11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后仅两个月,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加逐步显露,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滑。12月18日,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40美元。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国际油价剧烈震荡给我国炼化,交通运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与巨额亏损,从而间接对我国PPI和CPI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发展为全面通货膨胀,服从宏观调控的大局,国家发改委仅在今年6月19日上调了一次成品油价格。另外,为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中央财政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进口原油加工形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助,二季度安排的进口成品油实行增值税全额先征后返政策。但随着三季度以来国际油价的快速下滑,国内相关企业亏损压力减轻,也为我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2、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急剧下滑 能源需求大幅下降由华尔街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在全球引起了连锁反应,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救援措施。然而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超出人们的预料,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能源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电力需求开始下降,10月份单月用电量同比下降3.7%,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单月用电量同比下降,而11月单月用电量同比下降幅度达8.6%。国内成品油需求也显著下降,成品油已由上半年的供应不足转为供应有余,一些地区已出现压库现象。煤炭需求回落,12月初,全国煤炭社会库存已达1.84亿吨,而五大发电集团的库存煤达到5000万吨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电厂存煤天数也接近一个月。

3、国家能源局8月8日正式挂牌8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标志着这个备受瞩目的能源行业政府管理机构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国家能源局共设综合、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司九个司,总编制112人。其具体职责包括: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4、遭遇冰雪灾害与四川大地震 反思电力供应安全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灾害使得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省级电网遭受严重破坏,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造成电网大面积倒塔断线,13个省(区、市)输配电系统受到影响,170个县(市)的供电被迫中断,3.67万条线路、2018座变电站停运。湖南500千伏电网,除湘北、湘西外基本停运,郴州电网遭受毁灭性破坏;贵州电网500千伏主网架基本瘫痪,西电东送通道中断;江西、浙江电网损毁也十分严重。在冰雪灾害中,国家电网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104.5亿元,南方电网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中央直属发电企业直接经济损失613亿元。四川大地震又造成了三省一市电网累计停运35千伏以上变电站245座,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322条,国家电网直接财产损失120亿。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已进入大电网、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阶段,六大区域电网已实现互联,网架结构日益复杂,电网一旦发生故障,就容易造成大区域断电的重大事故。如何建立区域能源供应安全体系以确保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5、煤电之争引发电力企业全线严重亏损2008年年底,中国电力工业装机突破8亿千瓦,电网总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电源和电网建设初步实现了协调发展。即便如此,年初煤电价格之争加上雪灾导致煤炭库存过少,短期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矛盾严峻,加之市场炒作、囤煤等其他因素作用,国内5500大卡煤炭价格由年初400-500元的价格,一路走高价格高达1060元。电力企业成本急剧上升,导致上半年电力行业开始大幅亏损。为此,国家发改委6月19日批准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平均涨幅4.7%;8月19日再次发出通知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但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与此同时对煤价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即便如此煤电之争仍未息战。然而,自8月底开始,煤炭市场供求形势陡然发生逆转。特别是受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国际煤炭价格的开始持续下跌,国内煤炭市场交易价格的泡沫破裂以及国内煤炭需求的减少,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基本回落到年初现货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电力企业也因宏观经济下滑,工业用电下降导致机组年均发电小时普遍下降,低于5000小时,电力企业亏损加剧。2008年火电全行业亏损估计将达到700亿元以上。

6、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经过一周的时间征求意见,1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按照此方案,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方案明确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上浮8%的部分缩小为4%左右。

7、中国煤炭行业掀重组风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安监总局、煤监局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下达“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计划到2010年底至少再关闭4000余处,小煤矿总数控制在1万处以内。《通知》的出台意味着煤炭产业重组整合的步伐将加快,通过收购煤炭企业、整合资源,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炭储量得以进一步补充,同时,通过兼并收购扩大规模,有助于大型煤炭集团抵御市场风险,有助于夯实中国能源安全基石。自此由金能集团、峰峰集团整合重组的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拉开序幕,新组建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注册资本达122亿元,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注册资本达116亿元,山西省已经规划了晋北、晋中、晋南三大煤业集团的框架。黑龙江省龙煤矿业集团、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等煤企正在寻找收购对象。山东省国资委正对该省七家规模较大的煤矿进行调研,准备将其整合为一个亿吨级的煤炭企业大集团。

8、西气东输二线及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能源大动脉陆续开工建设于年初开工建设全长9102公里,项目总投资1422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这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途经14个省区市的能源大动脉,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至广州、东达上海,境外与横跨三国、同步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以上。项目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公司、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成立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共同建设这条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全长1801公里的能源大动脉。于6月位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起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巴格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及中亚天然气管道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城市布哈拉都已开工建设;10月中亚天然气管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首站和中国新疆境内霍尔果斯的计量末站也相继开工建设。按照计划,首、末站工程都将于2009年底单线通气。

9、国家制定《节能法》配套的国家标准,并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2008年,中国政府继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之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46项与《节能法》配套的国家标准,并于6月1日起陆续实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任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160吨标准煤/万元,比2006年降低3.66%。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7年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

10、国务院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0月29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首次写明了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措施和立场。白皮书中最新设定了中国的努力目标,包括承诺2010年将单位GDP能耗削减至2005年的80%,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实质行动积极应对将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那么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将有望达成。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