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山西省省长王君谈能源发展规划

2009-03-01 16:51:00 中国能源网

编者按:“烧热华北一半炕,点亮全国一半灯。”

这是山西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真实写照。

作为能源大省,建国以来山西省生产了88亿吨煤炭,其中有60多亿吨被输送到全国的各个工业领域和27个省。各个省煤炭的需求70%是来自于山西。但是高强度开发、开采,使山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为世界煤炭的重要产地,山西同样处于一个产业改进、升级、转型的历史转折点,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理念的紧缺,严重制约了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乃至全球都在注视山西省,山西省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历史答卷呢?在此关键时期,王君当选为山西省省长。现在,他临危受命,主政这块熟悉的土地。王君的继任,意味着山西将重归资源本位。四个月前的2008年9月14日,王君火线上任,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空降为山西省代理省长。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王君如何处理棘手的山西安全生产、民生和转型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舆论认为,中央把“老煤矿”王君调到山西,就是想凭借他的经验摘掉“事故大省”的帽子。

显然,王君也不想辜负众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王君在任职第一天就表态,把“安全生产”放在了首位。

王君是煤矿工人出身,从1977年大学毕业到1997年出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他在基层干了整整20年的煤炭工作。显然,王君比一般官员对安全生产有着更深切的体会,也更有经验。

新年伊始, 1月4日,王君签署了山西和山东两省的《能源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晋电入鲁”工程启动,从今年开始至“十二五”期间,山西将向山东送电1000万千瓦,接近于三峡的装机容量。1月8日,王君又出席了山西省11个市同时启动的11项输变电工程新项目活动。同一天,山西举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新闻发布会,强调山西将实施“晋电外输”战略,同时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

显而易见,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变输煤为输电,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开端。据悉,从2009年-2011年,山西将投资310亿元进行电网建设。煤炭,成就了山西,也困住了山西。煤焦铁这个“黑三角”经济链,在山西整体经济的比重超过了80%。转型,是历任山西主政者都必须面对的命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提出。但是在2008年以前的煤炭行业火爆图景中,每一届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都不大。这次金融风暴给山西带来了危机,却也给转型带来了契机。王君在朔州市、大同市调研时强调,要把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与谋划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山西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根据山西省社科院的调查报告,在2005年前后,山西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山西的出路还是需要围绕煤炭资源。显然延长煤炭资源的产业链,把煤炭产业链现代化,这是山西的出路,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调整过程中,要尽量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横向发展方面,要培育新兴产业。王君提出了重点推进“四个一批”

的工作,即:下决心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下工夫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下力气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王君提出的“四个一批"工作思路抓住了山西转型发展的核心,也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非常重要的举措。

“转型”被王君排在了发展的第一位。2009年,对山西而言,是“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在“危”中寻“机”的转型的一年。我们祝愿山西省和王君一路走好!

山西省能源发展规划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非常复杂。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正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扩散。

受此影响,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煤炭、原材料等主要工业品销售不旺、价格下跌、库存增加,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全社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发展后劲不足。这些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使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有利于山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有利于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特别是,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和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较大;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我们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加出口的同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今明两年,全省在国家鼓励支持的领域项目总投资约6500亿元,由此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主要包括:铁路投资2000亿元,新建改造铁路3000公里;公路投资2500亿元,建设里程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投资2000亿元,新开工3000公里);机场投资50亿元,新建、改扩建和异地搬迁六个机场;电力投资1000亿元,建设电源点项目25个、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电网9000公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投资500亿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投资5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500亿元;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投资500亿元;水利投资170亿元。

铁路方面,开工建设大同-太原-运城-西安高速铁路、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太原枢纽西南环线等十条新线,改造扩建邯长复线、侯西复线、大包线等十条旧线。到2012年,山西省铁路营运总里程将由现在的3000多公里增加到5300公里。公路方面,开工建设灵丘-山阴-平鲁、五台山-忻州-保德、平定-太原(阳曲)-佳县、长治-临汾-吉县等27条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由现在的1965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2015年,从省会城市到各设区市、各设区市到各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省口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30个。

同时新建改建一批国省干线、旅游公路、煤运通道和农村公路。机场方面,新建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临汾机场,改扩建大同机场、运城机场,异地搬迁长治机场。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运力充足的铁路网;形成三纵、十一横、十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互连互通的公路网;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全国、高效便捷的航空网;形成覆盖全省、立体交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届时,全省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将驶入真正的快车道!

电力方面,开工建设霍州电厂、轩岗电厂、河曲电厂二期等一批大型坑口电站,长治热电厂、晋城热电厂、临汾河西热电厂等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右玉、山阴、柳林等一批煤矸石电源点项目。加快改造城网、完善农网,提高省内电网运行质量;加快跨省电网建设,提高晋电外送能力。

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引黄北干工程、35项应急水源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汾河流域和其它重点流域、区域等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省城十大建筑”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在全面加强第一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工作:要下决心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打好小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用两年时间将矿井总数压减到1500座之内;淘汰600万吨小钢铁、5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100万吨小水泥、10万吨小电石、5万吨小铁合金等落后产能,为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资源环境空间。

要下本钱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档次。煤炭工业,要积极推进现有矿井的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安全技术改造,切实提高现代化水平。

焦炭工业,要积极推广和发展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新上焦炉要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