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革开放30年来焦化行业发展变化
“煤-焦-钢”产业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国焦化行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平稳、加快、高速”三个发展阶段:1979-1993年的15年中,在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年均递增7.15%和6.33%的情况下,焦炭产量从4690万吨发展到9300万吨,年均递增4.68%。这一时期,我国钢铁生产基本处于平稳增长阶段,从而相应使我国焦炭生产处于平稳发展时期。
1994-2002年的9年中,我国钢铁-焦炭产量均先后跨越1亿吨台阶。在粗钢和生铁产量年均递增8.22%和7.73%的情况下,焦炭产量从1994年突破1亿吨基础上,2002年达到14289万吨,年均递增4.89%。这一时期,中国加入WTO,扩大了机电产品等外贸出口、申办奥运成功等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钢铁-焦炭行业经历了1990-1992年的调整后进入加快发展时期。
2003-2007年的5年期间,在2002年3-5月份美国、欧盟和中国先后发布实施“钢铁保障措施”,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筹办奥运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加快增长,全球钢铁工业、尤其中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进而拉动了我国焦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粗钢、生铁产量分别从2002年的18225万吨和17075万吨,先后跨越2亿吨、3亿吨、4亿吨台阶,2007年分别达到48966万吨和4694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21.86%和22.42%。焦炭生产则从2002年的14289万吨,先后跨越2亿吨、3亿吨台阶,2007年全国焦炭产量达33553万吨,5年中年均增长18.62%,成为我国钢铁-焦化行业创历史的高速增长时期。
二、中国焦炭产能产量规模已突破3亿吨
1、众所周知,85%到90%的焦炭都为冶金行业所用,钢铁的高需求拉动了焦炭的高增长,钢铁行业把炼焦行业推到了最高峰。据统计,我们从2002-2007年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86%,生铁产量年均增长22.42%,2007年达到最高的4.7亿吨,而焦炭年均增长18.63%,2007年焦炭产量达到3.35亿吨。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37%,生铁占50%,焦炭产量占59.7%。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约900余家,焦炭生产能力约3.8亿吨:2008年1-7月份已生产焦炭2亿多吨,同比增长11.3%。
2、产能过剩矛盾明显缓解,环保大幅度改善。2007-2008年,每年淘汰落后小焦炉产能和新建大焦炉增加产能均在2200万吨左右,土焦、改良焦生产和焦炉煤气放散情况已得到明显抑制,烟除排放,环境污染状况已得到大幅度改观。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6-2008年里,新建焦炉中5.5M捣固焦炉和6M、7M、7.63M顶装焦炉占80%以上;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焦炉、一批大中型干熄焦装置的建成投产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焦化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焦化行业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4、煤焦钢联合重组,产业链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上有原燃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大型煤炭、钢铁集团的加快联合重组,一批大中型联合钢铁企业加快了焦化产能的自我配套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基础实力较好的独立焦化企业在逐步单个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始加快同上游煤炭和下游钢铁以及横向煤焦化工企业的联合重组,注重加强基础产业链的建设,进一步彰显了煤炭-焦化-钢铁产业连联合重组势头的加快和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 中国焦化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1、耗焦大户生产继续增长。2008年上半年,消费煤炭占全国焦炭消费总量85%以上的我国粗钢、生铁产量分别达到26319万吨和24642万吨,分别增长9.61%和7.89%;大量消费焦炭的铁合金、电石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41%和11.8%;大量消费铸造焦的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 9 . 61%等等,这些行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继续拉动了对焦炭的较高需求。
2、受需求拉动,焦炭生产继续增长。上半年,国内焦炭表观消费量达16487万吨,同比增长12.46%,其增幅比上半年同期回落8.42个百分点。其增幅回落幅度比全国生铁产量增幅回落幅度低0.53个百分点。
3、国际市场需求趋旺拉高焦价,焦炭出口遂增。前1-5月出口焦炭分别为96万吨、73万吨、124万吨、134万吨、166万吨,呈遂月增加势头,拉高焦炭出口价格;6月开始回落至150万吨,7月份再降至83万吨。
4、国内焦炭消费需求继续增长。2008年1-6月份焦炭出口744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约16487万吨,同比增长12.46%。
5、高成本旺需求,焦化产品价格高位。6月份中焦协焦炭>40M价格指数459.52点,目前已突破3000元|吨,焦价同比上涨87.53%,比年初上涨45.86%,煤焦油、粗苯价格指数分别达368.92点和456.78点,同比上涨24.97%和15.16%,比年初上涨12.69%和下降0.55%。
四、 中国焦化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半年,焦化行业积极应对煤电油运等大幅度涨价,努力适应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环保治理工作力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实现了行业又好又快平稳协调的发展。但自7月份以来,随着钢铁的减产限产,钢材市场价格的一降再降,焦化企业也同时面临焦炭库存增加,企业被迫减产限产,焦化产品价格下滑的严峻局面,对此,我们必须密切观察形势的变化,沉着应对,努力保持行业和企业生存经营的基本稳定,在困难中求得新的发展。
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是由于下游用户行业生产下降,影响焦炭市场需求的大幅度下滑。1-8月份,我国粗钢,生铁产量的增幅同比下降了9.44个百分点和9.84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更分别下降8.03和6.38个百分点。焦炭日产量水平则从6月份最高的103.99万吨/日下降到7月份的97.01万吨/日,下降6.71%,8月份又降至95.7万吨/日,再下降1.35%,9月份已出现负增长。从目前焦炭市场看,9月份焦炭生产仍将是进一步减产势头。1-8月份,国内焦炭表观消费量达22268万吨,同比增长11.51%,其增幅比上半年同期回落7.26个百分点。目前由于焦炭销售不畅,减产限产冲击最大的是大批独立焦化企业。从10月开始焦化行业全面亏损。
出口方面,国家从1月1日起对焦炭出口加增关税由15%增加至25%,1-7月份,累计出口焦炭同比下降8.33%。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出口关税税率的提高,平均离岸价同比上涨了153.59%,达到432.44美元/吨。自8月20日起,焦炭出口关税再度提高至40%。8月份,焦炭出口141万吨,平均离岸价554.05美元,9月份出口137万吨,均离岸价已突破6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近期焦炭出口已处于清淡的观望期。预计年内后几个月国际市场对我国焦炭需求将有所减缓,全年焦炭出口量将低于去年水平。
焦化行业进一步淘汰落后,优化产业结构,焦炉大型化趋势加快。据焦协统计,到8月底,总计淘汰落后产能约1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截至8月底,先后投产新焦炉总产能约1865万吨。其中5.5米及以上捣固和6米以上顶装焦炉,分别占投产焦炉座数和产能总量的78.13%和85%。从目前的发展趋缓看,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在加快,但各地新建大焦炉势头也在加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一些大中型钢铁集团加快配套建设大型焦炉,提高焦炭自给率的同时,一些产煤大省或大中型独立焦化企业规划建设1000万吨级焦化基地,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同上游炼焦煤资源和下游大中型钢铁用户结成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否则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1、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焦化产品需求继续增加。2008年,虽然受全球性通胀膨胀等影响,但中国正处工业化、城镇化等建设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钢铁、化工、有色、机械等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拉动对焦化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年焦炭需求仍有达到3.6亿吨左右的可能。
2、炼焦煤高价难求,焦化产品生产成本居高难下。进口主焦煤到岸价最高的已突破450美元/吨,国内市场主焦煤价格最高达2400-2500元/吨;我国焦化企业光卖焦炭已很难换回买煤钱。目前尚有盈利的焦化企业,其利润主要靠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产品回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所得。一批既无焦化产品回收深加工,又没有焦炉煤气高效利用的小炼焦厂多陷入亏损之中。
3、仍然面临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我国焦化行业总体上技术装备水平仍然严重落后与先进发达国家,仍有大批落后的中小焦炉急待淘汰和更新换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炼焦技术水平的落后和炼焦煤采购的困难;仍还有部分企业焦炉煤气没能全部回收利用,放散污染环境,一些企业烟尘和废水处理不到位等,我国焦化行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4、宏观调控,焦炭出口关税调整。炼焦行业属于“两高一资”行业,国家坚决贯彻节能减排方针,严格控制焦化行业的无序扩大和产品的出口,促进焦化行业的结构调整;2008年8月20日起,我国焦炭出口关税由原来的25%调高至40%。将近一步增加我国焦炭产品出口成本,焦炭产品出口已“无利可图”,预计今年的焦炭出口量将略低于去年。
五、当前焦化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及未来展望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钢材价格大幅攀升,推高了焦炭价格。2008年8月份焦碳价格指数最高达560.04点,均价达2846元/吨。但是8月份之后随着市场需求减缓,国内钢材价格开始下滑。钢厂采取“限产保价”,纷纷限产。致使焦炭需求减少,价格大幅下跌。1-8月份,我国粗钢、生铁产量的增幅同比下降了9.44个百分点和9.84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更分别下降8.03和6.38个百分点。从而影响焦炭产量增幅同比下降9.4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42个百分点。1-9月生产钢3.91亿吨,同比增长6.2%,其中9月份减产9.1%。焦炭日产量水平则从6月份最高的103.99万吨/日下降到7月份的97.01万吨/日,下降6.71%,8月份再降至95.7万吨/日,再下降1.35%。从目前焦炭市场发展趋势看,9月份焦炭生产仍将进一步减产限产。
对于市场需求突变,是由于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能源资源、粮食等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房地产下滑等多种因素所致。2003年以来较长周期全球经济高增长,能源资源问题、各国之间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凸显。2001年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和申办奥运的成功,筹办奥运多年来经济高增长,能源资源和环保、物价高增压力,出口、房地产、GDP增速等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奥运期间一批基建项目的停工,中小型钢厂停产和大中型钢厂减产限产,对钢材-焦炭的消耗需求减缓。奥运过后,“后奥运经济”下滑惯例的“恐慌”心态,国家对焦炭出口关税上调至40%的影响等。
当前的焦化市场,销售大幅度下滑,资金极度紧张。当前的市场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而是经济周期规律等多种因素矛盾积累,“后奥运经济”+美国次贷危机,世界金融危机恐慌心态情况下的集中显现,需求从高位的急剧萎缩;减产限产是企业应对危机、维持简单再生产,保护产业链不断裂的重要措施,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市场价格。需求不上去,钢材-焦炭价格就起不来,焦炭价格降到比焦煤价格还低,这不是正常降价。当前的市场,不是价格高低问题,他强调,焦化企业应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冷静下来,重新清理我们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把工作重点转入到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依靠管理降低成本上来。
当前的当务之急是:1、不盲目增产,也不盲目降价。2,减产、限产,直至闷炉停产部分焦炉。3,控制生产总量,紧缩生产规模,以销定产,让企业生产经营产业链继续运转;4,稳住资金流,增收节支,压缩投资规模,不盲目新建投产焦炉。
总的看,我国焦化行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适应市场、效益提高,行业运行情况良好;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仍将有着较好的市场机遇;但2009年将是我国焦化企业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年。我国焦化行业正经历着从低成本、高增长发展阶段向高成本、低增长发展阶段的转变,也将面临资源能源、资金成本、节能减排和环保等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高煤价已经成为常态,廉价能源资源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资源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比率和低附加值,以规模产量取胜的盈利模式必将终结;资源能源的紧缺,是任何一个企业无力改变的基本格局和总趋势,我国焦化企业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节能减排;做好焦化产品和焦炉煤气、蒸汽的回收精深加工,联合重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