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国是世界上常规化石能源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高达70%左右,估计近期甚至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有很大改变。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大,能源的安全、结构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的水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水能蕴藏量及其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均居世界首位。根据最新的全国水力资源复查资料,我国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W,年发电量为6.08万亿kW•h;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kW,年发电量为2.47万亿kW•h;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2亿kW,年发电量为1.75万亿kW•h。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实践历史,对水电开发和利用的认知也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在新中国60多年的水电建设中,人们对水电开发的认识也在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过去我国曾多次提出“大力发展水电”、“优先发展水电”的方针,然而目前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开发率仅为29%,尤其是水能资源占全国80%以上的西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到15%。
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前,我国政府做出了两个与能源发展密切相关的承诺: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二是2020年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从当前我国的资源条件和技术角度分析,到2030年以前,水电都将是技术成熟、供应稳定、能源效率高、可以规模开发的最重要清洁可再生能源,将承担起温室气体减排最大比例的任务。预计到2020年,水电装机将达到3.5亿kW,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到2030年,水电装机达到4亿kW左右,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能利用开发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移民搬迁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在要否发展水电等问题上也产生一些争议。从我国水电发展历程来看,2030年水电装机达到4亿kW的目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针对水电开发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实现水电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探讨水电开发与水库移民、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
本书作者是长期从事水电行业政策研究的人员,围绕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和综合评价开展了全面的归纳梳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论证了水电在我国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随机赋权法的水电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和新形势下加快水电开发的对策和政策建议。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统一社会公众对加快水电开发的认识,努力破解制约水电开发的移民和环保问题,推进我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将给能源电力领域政策制定者和水电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陆佑媚 2012年7月于北京
(本文系著名水电专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院士为《水电项目协调开发模式与综合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