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反对交流特高压及三华联网的老斗士——蒋兆祖

反对交流特高压及三华联网的老斗士——蒋兆祖

2013-02-28 09:54:00 中国能源网
蒋兆祖(1926.11~)浙江诸暨人。195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专业。历任燃料工业部水电勘测设计局技术员。国家建设委员会燃料动力局副科长,国家计划委员会燃料动力局科长、基本建设综合局处长、燃料动力局副局长、局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等。高级工程师。目前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协会会长,中国计划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
 
2006年8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山西晋东南变电站在山西长治奠基,该线路起自山西长治,经河南南阳,终于湖北荆门,全长653.8公里,号称输电能力能达到500万千瓦。但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条线路只是国家电网公司空前规模的“三华联网”计划的前奏,其本身将耗去难以计数的人、财、物力不算,如果它获得成功,那么投资5000亿元以上的交流特高压输电计划将不可阻挡,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将联为一体,国家电网公司“全国一张网”的努力将获得里程碑般的进展,对其垄断地位十余年来不止歇的挑战也将被彻底推至身后。
 
这个时候,电力行业的老专家们坐不住了,他们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线路的建设。反对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交流特高压技术不成熟,上世纪经过九年运行的俄罗斯和做过大量试验的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均已不再采用交流特高压;二是用交流特高压将区域电网联系起来,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三是输电线路越长、电压越高,造价越高,且超过一定距离后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损耗和阻力增大,长距离送电并不经济,还不如送煤划算。
 
讲真话上书中央
 
蒋兆祖是这场反对交流特高压战役的中心人物,他经常和各方面专家开会讨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和中国投资协会的其他领导,包括已经过世的前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委员会副会长陈望祥,为国家电网的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问题给国务院和发改委领导打过不少报告。
 
蒋兆祖早在1958年调到当时的国家计委工作后就一直跟能源打交道,其间几十年经历过很多重大项目。他深知项目越大,往往争论也越大,但在国家电网公司交流特高压项目上碰到了问题,问题不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而是连不同意见都不让讲。特高压规划启动后,国家电网公司很快下了禁令,不许系统内的人讲不同意见,其行业报刊如《中国电力报》也收到指示,不允许刊登不同意见。
 
于是蒋兆祖以投资协会名义召集专家们开了两次座谈会,在座谈会的基础上,蒋兆祖写了第一个关于特高压的报告——《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于2005年5月25日上报给温家宝总理。报告直言,“根据有些专家提出‘要找个讲真话的地方讲点真话,让上级领导了解真实情况’的要求,邀请了长期从事电网规划、超高压输电工程研究的工程院院士、专家、教授”,归纳了“十个问题,两点建设”。报告认为“特高压电网建设前期研究工作要严格按照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有序推进,切忌匆忙上马”;“电网公司设想的特高压电网规划,既没有国家能源和电力中长期规划作依据,也没有经过咨询中介机构论证、评估,不具备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三天后,即5月28日,温家宝批示,要求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来组织论证。6月21日,发改委在北戴河组织召开特高压输电技术研讨会。据蒋兆祖回忆,当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强烈反对,以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蒙定中等专家为代表,认为交流特高压全国联网破坏我国分层分区的电网安全,且技术在国外已经证明不可行,既不经济,又很危险,长距离输电应用直流。二是温和修正,以他本人为代表,认为从探索远程输电前沿技术的角度,试验线路可以搞,但线路总长应控制在200公里以内,这样即便失败,损失也比较小。蒋兆祖在当时还担任着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第三则是支持派,即支持国家电网公司的意见,认为从中国的资源禀赋出发,这条线路可以建、必须建。
 
北戴河会议开完后,按惯例,会议纪要和内容应单独向国务院总理上报。但据蒋兆祖了解,相关文件最终却是放在其他文件里,简单交待了过去。因此,北戴河会议的召开并未影响到国家电网公司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线的核准。蒋兆祖们这帮老专家只有想别的办法,继续战斗。他们坚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向上反映。
 
2009年1月6日,试验示范线路在一片反对声中正式投入了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1月的一篇新闻稿中称,“工程投运后,最高运行电压1082千伏,最大输送功率达283万千瓦”。但据蒋兆祖了解,试验线路未达到预想的500万千瓦不说,就是在283万千瓦这一输送功率上也仅能维持送电1秒至2秒时间,其实际调度运行中的最大输送功率只有200万千瓦,通常则只是100万到150万千瓦之间。这等于根本就没达到设计标准。但这份新闻稿同时却称,试验示范线路“符合设计预期”。这已明显证明,所谓试验示范线路,只不过是一个耗资巨大但最终只能降低输电能力运行的气泡工程,但国家电网却仍在恬不知耻的鼓吹着。
 
2010年12月,蒋兆祖及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等23位来自北京和其他地区的电力行业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国务院,题为《关于交流特高压‘三华联网’的问题和我们的建议》。这些人中,除一人为电监会在职官员,其余22人均为退休官员和专家。建议在2011年1月7日被呈至国务院总理案前,总理批阅后由国家能源局辗转至国家电网公司。
 
继续战斗
 
然而,这一切还是未能阻止国家电网公司继续推进以交流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三华联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仍通过各种渠道力推“三华联网”相关项目上马,要求尽快核准淮南到上海的第二条交流特高压线路。国家电网公司不承认试验示范线暴露出来的问题。2011年1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给在《建议》信上签字的多位老专家分别发了一封信,坚持称“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面成功”。
 
到如今,国家电网的“三华联网”建设在一步步推进,而这些直言相谏的老专家们却在慢慢老去。他们中,有的已离我们而去,仍在呐喊的也大都年逾古稀,有的甚至已过90高龄。他们曾多年在国家及地区电力系统及相关规划设计、科研院所担任要职,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却选择了“退而不休”,在一个在他们看来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上,长年奔走呐喊,坚持表达不同的声音。他们仍在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希望引起决策层的重视,重新论证交流特高压联网的可行性。
 
70余岁的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处长丁功扬曾满是辛酸的向蒋兆祖抱怨:“我们说真话说了这么多年,没有人听,有什么用?”而蒋兆祖却对他鼓励道:“我们还得说,说到底,历史会站在我们这边。”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特高压,三华联网,蒋兆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