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诞生的背后

2009-06-01 14:07: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整理:本刊编辑部  

2009年4月28日,《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秘鲁第一副总统路易斯·詹彼得里共同见证签字仪式。中国与秘鲁当天签署了一份贸易、服务和投资自由协议,根据协议,两国间双边贸易90%的关税都将被逐渐取消。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一揽子自贸协定,也是自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二份自由贸易协定。

根据协议,中秘两国将在90多个产业领域向对方开放。在货物贸易方面,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将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在投资方面,双方将相互给予对方投资者及其投资以准入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鼓励双边投资并为其提供便利等。此外,协议还在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方面做了规定。

中秘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近年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秘双边贸易额达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目前,中国是秘鲁第二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第七大贸易伙伴。中秘双边贸易额在过去15年中迅猛增长了70倍。秘鲁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利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签订了自贸协定;正在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冰岛、挪威、哥斯达黎加、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自贸区谈判。通常情况下,中国与别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都是分阶段进行,最先签署的是贸易自由协定,随后是服务贸易自由协定,最后是投资自由协定。

从商务部了解到,中秘自贸协定覆盖领域广、开放水平高。在货物贸易方面,中秘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中国的轻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化工、蔬菜、水果等众多产品和秘鲁的鱼粉、矿产品、水果、鱼类等产品都将从降税安排中获益。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将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在投资方面,双方将相互给予对方投资者及其投资以准入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鼓励双边投资并为其提供便利等。双方还在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众多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商务部表示,此次中秘自贸协定的签署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传统友谊,深化经贸合作。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中秘签署自贸协定向外界发出了两国深化合作、共度时艰的积极信号,表明了两国坚持对外开放、反对贸易保护的坚定决心。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将为两国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中秘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增添实质性内涵。

据悉,中秘自贸协定谈判始于2007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悉尼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秘鲁总统加西亚共同宣布启动。经过8轮谈判和一次工作组会议,2008年11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加西亚总统共同宣布中国-秘鲁自贸协定谈判成功结束。

秘鲁与中国相距遥远,秘鲁首都利马的凌晨0点就是北京第二天的中午12点。不过,这两个分立于地球两端的国家现在拥有了同一本独特的“生意经”。餐桌上能发现肉丝面、粽子和饺子;公园里每天都有一大群人打太极拳;名为“CHIFA(吃饭)”的中国餐馆处处可见……这就是在地球另一半的秘鲁。中秘自贸协定的签署使人口中有十分之一华裔的秘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揽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秘鲁是拉美地区华侨华人人数最多、移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就有中国商人、工匠、水手抵达秘鲁经商、做工。目前在秘鲁的华侨华人约有300万。可以说,在秘鲁人中追踪溯源,不少人有中国血统,只是血缘远近不同罢了。秘鲁是拉美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据说在秘鲁2800万总人口中有20%的人有华人血统。在历史上,有大量华工到秘鲁打工,而现在,这些华人的后代大多定居当地,融入秘鲁主流社会,且有不少人在政界、商界都有了一席之地。秘鲁华人在当地的地位在拉美也是最高的,再加上秘鲁人口大多数是印第安人,与中国人面孔相近,所以在民族情感上也比较近。

秘鲁政府在2008年5月16日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并在5月1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总统府降半旗向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志哀。

华人对秘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尽心尽力,为中秘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拥有大量华裔,武术、中医等中华文化瑰宝在秘鲁影响深远,市场巨大。为进一步推广中国的中医、武术等传统服务产业,同时为中医、武术在秘鲁创造一个更为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中方在中秘服务贸易谈判中一开始便将这两项作为重点向秘方提出。

几经磋商,几番交换,在最后一轮谈判中,秘方同意将中医、武术列入服务贸易承诺表。这在中国与外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绝无仅有。事实上,除了武术和中医,中秘自贸协定覆盖领域广、开放水平高,内容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争端解决、贸易救济、机构问题、知识产权、地理标识、合作等诸多方面。

“协定既照顾了中国对自由贸易协定的高标准要求,也照顾了秘方的各项关注;既保护了双方的敏感产品和产业,也为各自优势产品和产业进入对方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中秘自贸协定中方谈判人员、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朱洪说。在货物贸易方面,中秘双方将对各自9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中国的轻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化工、蔬菜、水果等众多产品和秘鲁的鱼粉、矿产品、水果、鱼类等产品都将从降税安排中获益。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将在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在投资方面,双方将相互给予对方投资者及其投资以准入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公平公正待遇,鼓励双边投资并为其提供便利等。双方还在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众多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与中国一样,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皮斯科酒”是秘鲁人引以为傲的一种蒸馏葡萄酒,加上柠檬汁、蛋清、白糖、桂皮粉,便是秘鲁的“国饮”——“酸皮斯科”。秘鲁的近邻智利也产皮斯科酒,但皮斯科城在秘鲁,所以秘鲁人一直以“皮斯科”的正宗唯一原产地自居。

实际上,秘鲁向中国抛来“自贸橄榄枝”的起因之一便是这个“皮斯科”。秘方要求中方对秘鲁的皮斯科酒等产品提供地理标志保护,中方提出秘方也应保护中国的特产。

经过反复协商,中方承诺对秘鲁的皮斯科酒、楚鲁卡纳斯陶瓷、库斯科大粒白玉米、伊卡帕拉菜豆等4种特色产品提供地理标志保护,而秘鲁则承诺对中国的安溪铁观音、绍兴酒、涪陵榨菜、宁夏枸杞、景德镇瓷器、镇江香醋、普洱茶等22种产品提供地理标志保护。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中秘签署自贸协定向外界发出了两国深化合作、共度时艰的积极信号,表明了两国坚持对外开放、反对贸易保护的坚定决心。”朱洪表示,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将为两国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中秘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增添实质性内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