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石油工业部的“一把手”——余秋里

石油工业部的“一把手”——余秋里

2013-10-30 10:37:35 中国能源网

人物简介:余秋里(1914-1999),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1958年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在任期间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功不可没。

余秋里同志是开国中将,后任石油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是功勋卓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6年3月,余秋里将军率红二方面军十八团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激战中将军两次中弹负伤,均创左臂,将军以断臂之躯,强忍疼痛,行程两万余里。9月手术截肢。因此,余秋雨在我党历史上多了一个绰号“一把手”。而这位“一把手”,曾卸下过军装,成为了中国石油战线上的伟大开拓者。

受命于危难之时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短缺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自1907年我国就开始了查找石油的工作,但在解放前,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原油产量极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面对新中国严重缺油的窘境,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急如焚,急切盼望加快我国石油勘探步伐。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奇招不断、善于总结经验的余秋里。于是,1958年1月27日至2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月11日,大会通过决定,任命余秋里为石油工业部部长。

余秋里深知,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去年石油产量仅146万吨,而“一五”计划是201万吨。在“一五”中,我国其它各行业都大大超额完成了指标,唯独石油一项没有完成。因此他上任后,在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考察论证和精密探测基础上,作出了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这就是:将石油勘探的战略重点放在东部,使我国的原油生产、加工和消费就近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经过一年多的勘察和钻探,1959年9月26日,定位于我国松辽盆地的中央地带——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的松基三井,终于喷出了黑黝黝的工业性油流! 喜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松辽盆地,传到了哈尔滨、长春,传到了北京……当邓小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毛泽东,并称赞“余秋里这个人就是不信邪”时,毛泽东喜不自禁地称赞道:“余秋里是个帅才!”

学“两论”、树“铁人”,打一场石油大会战

1960年2月13日,余秋里以石油工业部党组的名义,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关于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报告称:在大庆地区自1959年9月26日打的第一口井出油以后,又连续打了22口探井,已探明了一块200平方公里的储油面积的大油田。初步估算,可采储量在1亿吨以上。为了在已探明的储量内迅速打出一批生产试验井,石油部研究提出,在大庆地区“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歼灭战的方法,来一个声势浩大的会战。”

党中央、毛泽东热情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新的创举。2月20日,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迅速批准了这个报告,并要求全国各地区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就这样,在党中央、毛泽东的积极鼓励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石油工业部集中了全国37个石油厂矿、院校的4万名职工,调集了7万吨器材设备,抽调了全国最优秀的几十个钻井队,在余秋里、康世恩的带领下,开进了茫茫的北满草原。然而,几万名石油大军集中汇集在一起,生活方面异常艰苦,生产方面同样也困难重重……

作为石油会战总指挥的余秋里心急如焚。靠什么统一大家的思想、稳定队伍、打开石油会战的局面呢? 1960年4月10日,石油工业部机关党组做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这是石油工业部决定开展大会战以来的第一个决定。在当时的国内背景下,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和响应。与此同时,为尽快打开石油会战的局面,余秋里还抓住时机,发起了学习铁人王进喜活动。后来,当康世恩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余秋里抓的学‘两论’和树王铁人,对当时打开会战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功勋卓越却默不张扬的“独臂将军”

余秋里任石油工业部长7年,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功不可没。但他任部长时就立下了规矩:不允许宣传部里领导,不允许宣传余秋里。1964年9月,大庆油田胜利建成的喜讯传遍了大江南北,震惊世界。不少报纸、电台的记者纷纷去大庆采访,他们找到余秋里。可余秋里却回答他们: “大庆的建成不是我这个当部长的功劳,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领导,是几万石油工人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和全国各族人民、各条战线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至于我个人,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党员的义务。要写只能写群众,不能写我和会战指挥部领导的名字。”

余秋里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心党、军队和国家经济建设工作。1994年, 余秋里将军年已八旬, 他回首往事, 感概万千地说:“在石油部工作七年, 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我亲自参加了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历程, 我感到荣幸和自豪。”中国从一个被西方人称为“贫油国”的国度, 一跃成为世界第五的石油强国, “独臂将军”余秋里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