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被动的未来——俄罗斯油气业现状分析

被动的未来——俄罗斯油气业现状分析

2015-09-18 10:41:54 5e   作者: 陈卫东  

“丰富的资源,辉煌的历史,挑战的现在,被动的未来”,这是我对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基本认识。不久前举行的俄罗斯和中亚东欧地区最权威的能源会议——俄罗斯国际石油天然气展览会(MIOGE)和俄罗斯国际石油及天然气会议(RPGC),议程主要围绕“应对当下挑战”与“主动把握未来”两个话题展开,与会者对俄罗斯石油工业当下的挑战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已形成基本共识。

2015年是俄罗斯石油工业化生产150周年。不过这一年还具有其他的特别含义。一个危险的信号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挪威对西欧出口的天然气总量首次超过了俄罗斯。欧洲对俄能源依存度正在持续下降,而油价正陷入低位僵持状态。

过去150年,在大部分时间里,俄罗斯(含前苏联)的石油工业是强大、独立、完整的。上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以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勘探开发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石油价格周期性大幅度波动,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剧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所有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全球石油工业。

150多年前,美俄两国独立开始现代石油工业进程,有意思的是,两国先后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石油产量的峰值,开始了20-30年的产量下降时期。美国本土石油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身资源禀赋不足造成的,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开发的新区。在石油地质概念上,这些石油新区属于常规油气范畴,但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海洋石油工业和极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等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当今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全部石油产量的40%,深水石油产量是海洋石油产量主要增量来源,约有三分之一的海洋石油产量来自深水。

俄罗斯石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制度约束造成的。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在《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写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每任俄罗斯(苏联)领导人都领导过重大的石油工业改革,但都没能挽救它。因为他们很难只解决其中一个而不同时处理其他所有问题,这样环环相扣的困难弥漫着整个体制。

曾主导制定叶利钦政府“休克疗法”改革方案、后来成为俄罗斯代总理的盖达尔认为,是石油工业的产权改革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石油产量增加创造了先决条件,“并非油价攀升,而是俄罗斯实际上已经开始实施的石油工业产权结构转型。很明显,在国有所有权和私有所有权之间进行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工业重新走上国有化道路,通过俄气公司和俄油公司把更多的油气资源控制在政府手中。时至今日,通过控股油气公司,俄联邦政府控制了50%石油和70%天然气的生产。201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5.27亿吨,创下1987年以来的新高,据俄石油部预测,2015年将到5.3亿吨/年的新高峰,已接近20年前苏联末期的水平。

俄石油产量走出低谷重获增长,主要归功于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纵向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体制,先进的西方石油装备和技术的引进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普京主导的石油工业重新国有化进程强化了政府控制和分配油气财富的能力,但也让国家经济更加依赖油气资源的出口,俄罗斯“资源赌咒”现象日趋严重。

丹尼•耶金在其新书《能源重塑世界》中,对俄罗斯石油工业完成了重大变革和实现了产量的回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王者归来”。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过分依赖油气对俄罗斯的风险:俄罗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产量吗?还是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产量会出现另一轮大的衰竭?

虽然孤立的状态已经被打破,技术和管理也基本与世界接轨,但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仍处于被动跟随的状态。而其与世界接轨的一个现实代价,就是石油工业失去了“完整性”,落后的设备制造行业已经不能支持其快速的产量增长,石油装备及技术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

从这个背景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发展俄罗斯石油工业的两大战略:一是“开拓亚洲,挺进中国”的“东向战略”,二是石油装备与技术的“进口替代战略”。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俄罗斯 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