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能源思考出版正值中央出台两个重要文件,一是被称之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二是被称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发布,这两个顶层设计方案对中国能源行业特别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聚集的垄断行业,意义重大,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粮食安全与金融安全。
常人意识到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一是中国原油对外依赖度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煤炭年进口量曾高达3亿多吨。二是中国雾霾天气面积一度高达270万平方公里,环境安全堪忧。三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相当于额外增加了9亿亩耕地年产量,而中国耕地重金属超标土地媒体报道高达2000万公顷相当于3亿亩,粮食安全堪忧。但由于中国能源行业大型国企占优势,投资巨大、贷款额巨大,煤炭、钢铁等等能源产能过剩直接影响金融安全。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保障能源、环境、粮食、金融四大安全并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问题。
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目前已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内。本期推荐阅读文章为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博士演讲:《共同努力开启国际能源署与中国合作新篇章》,他认为,中国和国际能源署可以密切合作,世界各国都将受益。在中国持续改善本国能源安全、追求经济繁荣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国际能源署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作为回报,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可以从中国的诸多经验中获益匪浅。能源行业和能源政策制定者都面临如此大的压力。那些成功预测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的决策者拥有优势,而那些做不到成功预测的人士则面临政策应对不当和投资决策失败的风险。谈到石油产能过剩,他认为相对缓解的市场条件并不能成为对能源安全放松警惕或者感到自满的理由。他坚信,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未来在国际议程中将进一步提升。谈论能源安全不能忘记世界各地仍有几十亿人在忍受着能源不安全的最极端形式——他们仍无法获得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能源服务。每一个发达的经济体都要求安全地普及接入现代能源,以使经济发展和繁荣成为可能。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提供能源普遍服务既是这些国家自身,也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还警告,除了能源安全,世界还面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气候变化,这也需要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和领导力。三分之二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部门,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如果不能在能源部门实现大幅减排,我们就没有机会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这表明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息息相关,中国在制订未来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考虑相关因素,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专题讨论关注美国原油出口,特约专栏为《中国如何输出能源领域的软实力》,分析点评为《能源改革:2014年以来地进展与展望》,书讯为《改革的教训》,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已持续37年之久,积累的风险与矛盾已不容小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垄断企业改革和能源革命,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体制机制改革一样,关注国内外能源改革、回顾中国历史上多次改革失败的教训,是保障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希望读者能从比罗尔博士演讲、《改革的教训》等等文章中获得有益于中国能源发展与推进能源性命的启示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