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顾夏声:中国市政与环境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2016-05-31 09:38:00 5e

简介:顾夏声(1918.5.6-2012.2.6),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世纪3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194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曾兼任国家教委环境工程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政府给水排水顾问、北京土建学会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顾问、建设部《土木建筑大辞典》常务编委及《城镇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卷》主编、《环境工程手册》编委会主任、英国国际技术开发季刊编委等。2012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顾夏声院士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发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提出的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以及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是对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

从小立志 报效祖国

1918年5月6日,顾夏声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顾夏声的父辈一代,多在教育界和工程界工作,对顾夏声的影响很大,促使他从小就立下志向,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知识,用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来报效祖国。

早在中学时代,顾夏声就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全部弄懂弄通,争取考入他心目中最向往的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终于在1936年夏天,顾夏声被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录取。正当顾夏声踌躇满志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顾夏声刚刚读完大学一年级,就爆发了8.13淞沪战争,日本侵略者全面进攻上海。顾夏声的家乡是无锡,离上海很近,战争的硝烟也同样笼罩在家乡的上空。为躲避战乱,顾夏声全家逃往浙江东部的一个小镇暂时住下来。1938年才重返上海。这一年秋季,顾夏声在法租界的交通大学临时校舍里继续他的大学生涯。

交通大学土木系当时分设结构、铁道、道路和市政四个组。读到大学四年级时要分组上专业课。顾夏声本来是想学习铁道工程专业的,但最终选择了市政工程作为自己的攻读方向。顾夏声的这个改变,是受到当时市政工程组负责人顾康乐教授的影响而做出的果断选择。顾康乐教授对品学兼优的顾夏声说:“医生治病,可以使病人恢复健康。而市政工程可以预防疾病,更是一件有益于大众老百姓的事。可是,如今学习市政工程的学生实在是太少了……”

顾夏声觉得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市政工程专业,并为之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和汗水。顾夏声所从事的环境工程科学,就是在当年市政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夏声去美国留学深造。1948年,顾夏声在得州农工大学取得卫生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后,为了尽量多吸收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经验,他又来到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环境卫生系,在著名的污水处理专家鲁道夫斯教授指导下当研究助理。后来又在芝加哥水泵公司污水处理设备研制部工作了一年多,还参加了美国一个大城市污水厂扩建的设计,他努力把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工程设计实践中,获益良多。

践行教育 贡献突出

顾夏声1949年回国后,全身心地致力于给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其中《水处理微生物学》是他和李献文先生等人合编的专业基础教材,该教材填补了中国在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微生物教材的空白。

建国初期,连基本的参考教材都很缺少,水处理微生物学科教学课程称为“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其中微生物只分析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由于国际上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顾夏声按照当时清华的学制要求,依据“重点突出、结构清晰、专业特色”的原则开始编写讲稿和讲义,每年均有所增减和改进。

60年代中期,该讲义得到学校的认同,并在校内进行铅印作为教学材料下发。后来,建设部教材会经讨论决定:正式编写《水处理微生物学》学科教材,但后期编著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不得不停止了。“文革”结束后,随着教材指导委员会的恢复,全国进行课程改革,这才正式将“水处理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各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之后,随着科学理论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三版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均有所增添和深化。

顾夏声同时担任建设部高校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委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顾夏声与其他委员一起,就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归属、专业内容、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明确了该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各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了教材18种,使环境工程专业有了比较系统、基本成套的试用教材,为我国的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顾夏声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环境工程博士。顾夏声对研究生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他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尤其注意充实其基础知识和拓宽其广博知识面。顾夏声所从事的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地理学和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关系的边缘科学。为使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新生入学后,他要求新生不仅从本学科中进一步深入地吸取营养,还要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学习有关知识来丰富、充实自己。

开拓创新 成效显著

顾夏声院士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提出的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以及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是对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

顾夏声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顾夏声主持的“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课题以及他指导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的理论与实践,对微生物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到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为其后进行的中试和生产性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发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

顾夏声主持“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与控制”研究项目,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造纸、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产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硫酸盐,严重妨碍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顾夏声与同事们分析研究了“酸化”状态下的微生物生态及控制“酸化”的措施,提出了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使该类废水的处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一个新高度

顾夏声参与和指导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出经济有效的处理途径。顾夏声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并进行了新型硝化—反硝化系统的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染料废水中的各种主要化合物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好氧和厌氧降解性能及机理的研究,为去除这些物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获得的用生物转盘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成果已用于工程设计之中。

——废水生物脱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与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科技攻关,对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废水生物脱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他提出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

顾夏声长期从事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撰有论文《中国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展望》、《生物接触氧化法动力学模型》,主编《水处理工程》、《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型》。

顾夏声是环境的守护者,他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环境工程事业。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几十年的艰苦劳动结出了丰硕果实。他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研究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顾夏声,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