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 年顺义区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城乡供水格局进一步完善,通过对规划现状、供水现状、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顺义区农村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供水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顺义区 供水 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637 (2012)02-0043-03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1 021 km2,下辖19 个镇、6 个街道办事处、424 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6.7 万人,常住人口73.6 万人。顺义区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新城、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最大的航空港——首都国际机场坐落境内。2008 年,顺义区承担了奥运会水上项目。近年来,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先后获得“首都文明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顺义区横跨北京五大水系中的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三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20 余条,中小型水库3 座,坑塘410 多处。
顺义区自2005 年以来,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
北京市各区县农村供水基础条件、建设形式、运行方式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笔者就顺义区的相关作法,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探索与讨论。
1 规划现状与供水格局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为城市功能拓展区,供水主要采用大市政供水系统解决。顺义、通州、大兴等10 个远郊区县的供水问题在总体规划中已确定,重点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10 个远郊区县新城以外的村镇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
顺义区城乡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区域内地下水水质总体优良,除部分地区氨氮和氟两项指标有超标现象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Ⅱ、Ⅲ类标准。根据2009 年顺义区45 眼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监测数据,所有监测井中地下水总硬度为(80~350) mg/L,达地下水质Ⅱ类标准。
近30 a来,顺义区用水总量在2000 年出现峰值,2000 年以后有下降的趋势。行业用水量变化比较大,从用水结构来看,农业生产用水占绝大部分,工业和生活用水相差不大,生态环境用水量较小。其中,2009 年农业用水占63.9%,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分别占15.0%和20.7%,生态环境用水占0.3%。
2 农村供水现状及运行管理方式
“十一五”期间,顺义区结合河道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措施对地表水进行有效保护,同时防止地下水污染。为保证水源地地下水水源不受污染,根据水源地的地理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顺义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2005-2009年,水源地影响区以项目形式给予扶持资金共计9 523 万元,更新机井359 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87.3 hm2,更新改造供水管网20 个村。
“十一五”期间,顺义区完成杨镇水厂、北务水厂、高丽营水厂、北石槽水厂、张镇吕布屯联村水厂等5 座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3.2 万m3/d。新建东府水源地1 个,新增取水能力4 万m3/d。
“十一五”期间,顺义区共解决了19 个镇、344个村、34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打井、水厂扩户、水质改善和管网改造等工程措施,顺义区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的目标,既改善了农村的饮水条件又提高了村民的饮水质量,使村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顺义区城乡供水目前主要采用2 种方式,即市政集中供水和村镇集约化供水(含单村供水)。顺义区依托区自来水公司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大规划的市政供水管网工程已铺设完成,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水质定期检测,保证城乡居民用上放心水。在村镇安全供水方面,近年来完成了区内全部村镇的供水管网改造,有条件的村庄直接引进了市政管网供水。不具备条件的村庄,有的进行了集约化供水改造,有的实施了单村供水改造。所有用水户均安装了IC 卡水表,保证了水资源量的计量。
顺义区供水全部由地下水资源供给,共有4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新城范围内的自来水公司供水系统,主要为新城范围内的城镇生活及一般工业生产供水;第二部分是乡镇集中供水系统,主要为水厂所在乡镇的生活、一般工业生产供水;第三部分是自备井供水系统,主要为区内部分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业企业供水;第四部分是村镇供水系统,由行政村单村供水为主,行政村由多个自然村组成,一般采用联网形式,个别村采用自然村单村供水方式,主要为乡村生活供水。
3 供水方式比较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城乡供水一体化有一定差距
顺义区集中供水厂主要服务于镇域范围内的居民,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多为村级供水方式,布局还不尽合理,供水模式与城乡供水一体化有一定差距;且农村地区供水系统由村委会自行运行、管理,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水员队伍人员少,任务重,技术水平不高。供水系统抗击突发事故能力不足,供水安全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3.2 供水配套工程滞后,部分供水工程老化
顺义区以中心城区为界,东部地区所占面积要大于西部地区,从供水系统现状看,西部地区的村镇有3 座集中供水厂,即北石槽水厂、赵全营镇水厂和高丽营镇供水厂;东部地区有集中供水厂3 座,即杨镇集中供水厂、北务镇集中供水厂以及吕布屯联村水厂,服务范围仅为镇中心区范围内的村民。由于供水水厂、配水管网的建设以及老化设施的更新滞后,导致目前顺义区实现集中供水的区域范围较小,自备井供水远高于集中供水,距离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顺义新城的定位与发展不相协调。
3.3 供水管理体制需要理顺,村镇供水尤为突出
目前,顺义区新城建成区供水由区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镇域内的集中供水厂多由镇政府管理,单村供水由村委会管理,尚未因地制宜建立起公司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和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机制。
单村供水缺乏有效、统一的监测与管理,长期以来建设的大量供水设施都由管水员管理,管水员担负着农村机井管理、用水计量、水资源费征收、水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上报等工作,点多、面广、量大,市财政给每人每月的补助为500 元,管水员收入与劳动不成比例,已经影响了管水员队伍的稳定。
3.4 供水系统抗击突发事故能力不足
目前顺义区部分地区未实现环状、双水源供水,供水系统统一调度有待完善,顺义区应对灾害、反恐、水源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无论是水厂、单村或者联村水源井还是供水管网出现故障时,都可能造成较大面积的停水事故,严重影响顺义区的正常供水。
4 顺义区农村供水发展展望
4.1 农村供水展望
顺义区2009 年开采地下水2.7 亿m3 (向外区供水约1.6 亿m3除外),用水量小于地下水可开采量,但由于向外流域输水造成顺义区地下水严重超采。针对此种局面,虽然南水北调进京后有可能改变这种格局,但近阶段挖掘节水潜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自1999 年以来,由于连续干旱,顺义区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大幅降低,但城市供水量并未减少,增加了地下水的超采力度。自2006—2009 年,顺义区地下水开采量以及水源八厂、引潮入城两水源地开采量高达(4.4亿~4.88 亿) m3,顺义区地下水超采近2 亿m3,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顺义区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1999—2008 年,水源八厂水源地下水位年均降幅达2.5 m。南水北调延期进京,加剧了水源八厂的开采压力,顺义区的地下水位和可开采能力也将继续降低。
因大量消耗地下水储存资源,1980—2000 年地下水位平均每年降低0.8 m,形成了以水源八厂、天竺和杨镇为中心的地下水漏斗。水源地水位降幅更甚,自1999—2008 年,八厂水源地年均降幅达2.5 m。
据此可知,顺义区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能力的降低,是因为大量外调水而造成的。2014 年前,这种情况将继续存在。
4.2 农村供水方式及管理模式探讨
顺义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了农村供水条件,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但农村地区管水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农村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急需加强,需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巩固安全饮水工程效果,这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下阶段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顺义区集约化供水(含单村供水)方式的负责单位主要是村委会、镇政府,如何能使供水主管单位公司化运作,使得村、镇政府、区水务局和供水公司责、权、利更明确,确保农民安全饮水常态化,这同样值得研讨。
4.3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顺义区农村供水的建议
(1)完善自来水管理、水费收取制度。逐步推行公司化运作的村民自治管理供水模式,全面提升用水管理水平,使农民利益和村、镇集体利益都得到充分保障。
(2)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减小村镇及农民自筹。探索农村供水良好模式,明确投资方、建设方、运行方、监管方及受益方的关系,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3)分析各村镇不同供水管理模式,结合各自特色,探索出符合各地特色的节水方式。
顺义区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就要构建先进科学的供水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供水企业数字化管理,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先进科学的供水管理体系,保障和适应多水源联调、安全供水的运行模式。
加强供水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建立供水管理属地负责、分级管理机制,探索引入专业化运行公司管理供水厂。
建立供水设施的台账制度,理顺资金投入渠道,做好供水设施的维护工作。
探索针对居民和农民用水的水费补贴、水费返还、阶梯水价、水站运营等方式,建立水费收缴使用公示制度。
研究供水行业监督管理指标体系,供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顺义县水利志编辑委员会. 顺义县水利志[M]. 1995:99-101.
[2] 顺义区水务局. 顺义区“十二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R]. 2011.
[3] 顺义区人民政府. 中共顺义区委、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R]. 2011.
[4] 顺义区水务局. 北京市顺义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 年)[R]. 2011.
作者简介:王正攀(1979-),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