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华油集团重组整合纪实与思考

2017-12-29 09:25:41 中国石油报   作者: 马莹莹 薛梅 王晓群  

12月25日,“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的牌子悄然出现在北京六铺炕中国石油办公区。公司制改制的完成,标志着重组整合后的新华油开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8个月前,原中国华油集团公司(简称华油)与北京华油服务总公司(简称华服总)重组整合。重组以来,从同业竞争到专业整合,从市场角力到优势互补,从单兵作战到合指成拳……新华油集团坚决贯彻执行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决策部署,平稳快速完成整合工作,实现了从“简单拥抱”到“内外重塑”的改革嬗变,推动企业发展动力模式从“火车头”到“动车组”的加快切换。这次重组整合成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华油思考”。

把握“时与势”

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战略谋划

踏着国企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新华油的重组是集团公司党组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一次深远谋划。

看规模,两家企业在后勤服务领域都可谓“大块头”,重组后总资产达到200多亿元;看业务,两家企业涉足餐饮、物业、国际业务等十余个领域,业务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海外39个国家,302个项目;看人员,两家企业拥有上万人规模的队伍,网罗了商务、技术等各类专业人才。但不可否认,大而待强、多而欠优是困扰两家企业的共同问题。

“党组推动的华油重组,旨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遵循。”新华油领导班子对重组整合有着准确的认识。

改革之风劲吹,应时而动,更要顺势而为。华油改革是党组重构后勤服务格局、完善改革战略棋局的一次精准发力。

所谓“势”,是集团公司加快战略发展的大势。当前集团公司处于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关键期,中国石油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集中度,对综合“大后勤”需求也日趋强烈。同时,矿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海外“三大一统一”等政策,也为新华油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打造综合性后勤服务体系,开辟了新的路径和发展空间。

党组对两家单位实施整合,无疑有利于打造统一品牌,提升企业服务保障、市场竞争和创效发展的能力。

对华油人来说,这次改革是一次从实际出发,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华油侧重集团后勤保障,华服总侧重总部机关服务。”重组前,因为名称相近、定位交叉,两家企业的员工经常带着尴尬和无奈,向别人反复解释两家公司的不同。

经过多年发展,华油集团和华服总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特色,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产规模和经营能力、业务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双方在物业、酒店等领域存在的业务重合、同质竞争等问题也愈加显现。

改革打破了企业“撞脸”的尴尬。“通过资源优化,两家企业将实现融合后的共赢。”“重组后的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整合方案意见征集中,广大员工对重组满怀期待,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各方的热切中,物业、国际等业务整合有序展开,采购中心等4个直属机构先后成立,近百人的中层管理干部相继到位……一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新华油蓝图正缓缓展开。

统筹“破”与“立”

谋定后动稳准推进的改革之策

资产总额234.74亿元,员工总数1.3787万人;下设10个二级单位,98个三级单位……这是整合后的华油“体重”,显然是个“重量级”选手。

机构的重组、业务的整合、文化的融合、人员的配置……扩大的管理幅度和规模,多维的资源共享和开发,都考验着华油人的管理智慧。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改革亟须稳准破题,但工作千头万绪,诉求千差万别,改革重组从何着手?

人,是改革的难点重点,更是焦点。围绕重组中“人”这一改革要素,华油人大胆“破题”。

破身份之限。“我们打破身份界限,要求所有处级以上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大胆启用年轻干部,不搞论资排辈,不搞简单平衡,鼓励干部到二级单位任职,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新华油集团重组整合领导小组介绍。

重组后,通过竞聘上岗方式重新任命处级以上干部91人,其中40岁以下处级干部占31%。30名机关干部通过岗位竞聘、交流、选派等方式到二级单位任职,基层更强了,机关更活了。

消杂音之扰。重组之初,担心整合后被石油主业边缘化的有之,焦虑自己何去何从的有之……

人心不稳,则大业不固。新华油集团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召开老领导和员工座谈会,深入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广泛听取意见,并做出“不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换取改革成功”的庄严承诺,给干部员工吃下定心丸,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为改革重组营造了积极氛围。

解人才之困。截至今年上半年,华油集团专业技术岗位仅91人,操作服务岗员工中,高级技师、技师仅78人,占1.3%……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横亘在新华油转型升级之间的一道鸿沟。

聚焦“人才华油”建设,新华油提出“三个一百”专业化人才队伍发展目标,激发华油人学技能、干事业的潜力和动力。11月23日,经过两个月的基层推选、考核测评、专家评审等程序,137名专家骨干脱颖而出,三支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破题即立题,善破才能善立。抓准关键,改革就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

坚定一个方向。在重组过程中,党建始终与改革同频共振,确保思想统一和力量整合。“我们同步建立和完善党群、纪检、组织等党的机构,任命机关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做到整合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保证整合工作的合规守纪和整合决策的刚性执行。”重组整合领导小组告诉记者。

绘准一张路线图。公司领导班子先后到昆仑能源、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学习调研,深入在京14家基层单位摸底情况,借力“外脑”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展管控模式研究,成立13个专题研究小组,先后组织4次专题讲座……新华油人一步一个脚印,夯实顶层设计工作。

守住一条底线。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是重组改革的底线。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工作规则、《重组整合工作纪律》等制度文件及时制定,确保整合过程中人、财、物管理的有序规范。“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严格执行,切实保障干部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根本上保证了国有资产安全。

从4月25日党组宣布整合决定,到11月15日阳光餐饮公司组建成立,历经半年,重组整合全面完成,开始向价值提升的改革“2.0”版正式推进。

谋划“合与和”

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的转型实践

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国家活动提供服务、接待中央企业系统(在京)党代会,参与集团公司首届在京运动会组织工作……新华油集团凭借专业化和高水平服务,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华油印象”。

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排列,而是要通过优化和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实现从“聚集”到“聚变”,变“整合”为“整和”。这是华油人对重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整合过程中,新华油集团始终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保障员工利益作为根本目标。这是“和”的大局,有了这个大局,“合”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新华油集团通过文化理念、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的融合,形成专业化运营、集约化管控和市场化机制,公司实现了企业升级发展。

专业化是此次重组命题文章的点题之笔。公司重组物业、海外等专业板块,组建阳光餐饮板块,进行专业化运营。做好做实机关运行服务保障业务、做大做强物业业务、做大做优国际业务……重组后的业务格局更加清晰,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在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同时,品牌效应同步凸显,餐饮板块的纳入让“阳光”更加闪耀。

集约化管控模式带来内部管理运营的升级换代。公司重组后,对原来两家企业投资审批等313项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归拢合并制度279项,废止34项,制修订133项,初步形成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管理体系。根据强机关、精专业、活基层、建共享的指导方针,公司充分调动各单位增收创效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由“火车头”模式向“动车组”模式转变。活力、高效、精细的管控模式逐渐形成。

市场化理念和竞争力的增强,为新华油腾飞插上翅膀。立足石油但不限于石油,逐步以市场化机制服务社会是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生活公司重组为阳光餐饮,并转型为市场化公司,在内部服务中注入市场基因。阳光国际抢抓“一带一路”市场机遇,大力开发沿线市场,获得“2017‘一带一路’中国饭店走出去优秀品牌”。征战系统外市场的脚步也在提速,一汽、华为等企业先后被纳入服务版图。

和合故能谐。整合不仅集聚资源,而且带来力量凝聚和活力迸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气候。

队伍更“拼”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选出的首批137名专家骨干,全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专家骨干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家学技术、讲奉献、懂专业的干劲,你追我赶、奋发有为的气氛蔚然成风。

人心更“齐”了。一个目标,一股劲儿。干部配置,公开择优;专家骨干推选评,公开透明;业务发展,定位清晰……当初的杂音和噪声不见了,为重组改革加油的掌声更加响亮。在重组和“三支队伍”推评选公示期间,公司没有收到一起投诉和举报的信访。

人才更“活”了。整合带来的人才红利进一步释放。重组后,公司调派管理骨干进入中国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并自行组建餐饮团队,大幅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年初以来,圆满完成国资委、集团公司、地方政府等单位会议接待工作,综合服务满意率达到99.25%,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今年1月至10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其中,物业业务同比增盈64%。新华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整和”带来的发展优势得到市场验证。

奠基架梁,重组整合让“大厦”根基进一步夯实,相信华油人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会继续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阳光”将更加明媚!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