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上市化工企业为何偏爱氢能

2018-01-29 13:35:32 中国化工报   作者: 秦雅楠  

尽管当下锂电池十分火爆,但不少业界人士仍把目光投向了氢能。近期在资本市场上,不少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已抢先一步跨进氢能商业圈,这其中就有不少化工企业。

氢能成为投资风口

据云财经统计,截至2017年底,国内已有28家A股上市公司投资氢能。其中,华昌化工、浙江巨化、索普化工等是化工企业的代表。

仅仅去年12月,就有多家化工公司发布计划投资氢能的公告。

2017年12月11日,主营民爆的凯龙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君丰公司、拉萨共创、东方智富公司、汇富盈达和农谷投资,共同发起设立君丰华盛投资合伙企业。基金总认缴出资额3.1亿元,投资方向为氢能源。

2017年12月14日,主营焦炭、耐火材料的美锦能源公告显示,子公司山西美锦能源成功摘牌佛山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36.2%股权。若顺利完成本次交易,公司将成飞驰汽车实际控制人。而飞驰公司自2008年开始研发、生产新能源客车,2016年9月首批氢燃料电动公交车正式在佛山市三水区和云浮市试运营。

2017年12月25日,滨化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与亿华通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氢能公司。

2017年12月28日,东岳集团公告称,将向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公司提供不超过2亿元贷款,用于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设备研发。

大家为何看好氢能

为什么一些化工上市公司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氢能呢?

首先,市场前景看好。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具备可行性。未来如果锂电池不能解决退役电池的回收和安全问题,未来3~5年,氢燃料电池会和锂电池一争高下。”天能集团技术中心总监侯国友说。

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黄晏晖认为,氢燃料电池不能在短期内赚钱,但一旦技术成熟,大规模运行后收益相当可观。目前,巴拉德正与中国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氢能燃料电池的研发和投资。之所以选择中国,主要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制氢大国,但所制氢能大多用于合成氨和炼油,真正用于燃料电池的非常少,具有发展潜力。

其次,化工企业与氢能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去年7月举办的第二届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产氢气2000万吨,但氢气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石化生产领域。其中,50%用于石油和煤化工,45%用于合成氨,真正用于氢燃料电池的不多。莫尼塔公司研究认为,化工企业转型投资氢能,不仅可降低传统石化行业污染,且氢能也可作为石化生产领域的原料,实现化工和氢能利用的双赢。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化工企业具有强大广泛的制氢基础,2016年国内副产氢的商用剩余量约38万吨/年,是190万辆燃料电池车1年的燃料使用量(按每辆车年行驶2万千米计算);中国另有198万吨/年的潜在专业制氢产能可做后续氢源供应。

再次,化工企业转型的需要。

当前,受环保趋严、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不少传统化工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盈利降低,投资氢能成为化工企业转型的需要。

比如滨化股份表示,氢能公司将借助亿华通在氢能领域的领先技术,以及所拥有的氢能产业资源和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以滨州为起跑点,面向全国开展动力氢能的制备、储运等全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助力公司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深化,推动公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最后,相关补贴丰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衣宝廉院士分析,丰厚的补贴是众多公司选择投资氢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乘用车补贴20万元,轻型客车补贴30万元,大巴车补贴50万元,在部分地方政府还按照1:1比例进行配套补贴的情况下,一辆燃料电池大巴车能拿到100万元的补贴,基本相当于把整个燃料电池系统买下来。”衣宝廉说。

投资氢能仍需谨慎

尽管氢能成为投资风口,不少业内人士还是表达了对这一新兴市场的担忧。

首先是成本。数据显示,氢能燃料电池成本过高,对其投资的公司成本回收周期长,前期收益微薄。“目前各地政府对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到了2020年以后,相关补贴可能要降低。”富瑞特装子公司富瑞氢能技术经理许春华说,“那么,如何在补贴降低的情况下实现成本降低,进而实现盈利,是众多投资氢能的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国内氢燃料电池投资加起来已近398亿元,这些生产线都将在一两年内建成。到时将建成约16万套氢燃料电池,也就是可以装配16万辆氢燃料电池车。”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说。有业内人士担忧,激进的产能扩张,还需相关需求来匹配。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