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工程界的“蛟龙”突击队,这些“超级装备”让中国拿下多项世界纪录!

工程界的“蛟龙”突击队,这些“超级装备”让中国拿下多项世界纪录!

2018-03-06 09:36:48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全球体积最小的压裂车,创造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奇迹,中国造!

一列特殊的页岩气压裂车队,正向大山深处挺进。车上的这些装备,专门为开采页岩气定制。

页岩气,是全球都在极力开发的清洁能源。中国页岩气已探明储量高达7643亿立方米,全球第一。然而,相比于美国平原地带的页岩气开采地貌,中国页岩气矿藏大多集中在沟壑众多的西南山区,现场只能修整出足球场大的作业空间,大型装备无法进入。

“阿波罗一号”是这次页岩气开采的主角。是全球体积最小的压裂车,也是全球第一台单机功率最大的压裂车。小身材、大马力的关键,就在这个机箱里。

工程师给它搭载了用于直升机的5600马力的涡轮发动机,用于游艇的高速减速箱,全球油田开采水马力最大的柱塞泵,每一个都代表着所在领域的最高水平。

海上大叉车万里运输,新光华轮半潜船彰显中国远洋运输新实力!

新光华轮半潜船,载重10万吨,是全球第二大半潜船。有点像“海上叉车”,可以把海上平台、潜艇,这些超长、超重,无法分割吊运的超大型海上重器,都必须靠它来完成长距离运输。

半潜船,是体现一个国家海洋装备运输实力的战略型装备。今天,中国的半潜船总数已达25艘,覆盖2万吨到10万吨所有级别,位居全球首位。

全球最强的高原装载机,挑战高原缺氧的极端工况!

沿着雅鲁藏布江,工程队正在将世界上性能最为强悍的4台高原装载机,运往海拔3600米处的施工现场。作为土石方施工的核心机种之一,装载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建设实力的重要标志。

桑珠岭隧道内,都是极其坚硬的花岗岩,只能用钻爆法将它们炸碎,再清理出去。这种大吨位轮式高原装载机,是整个工程的主角。

隧道每前进1米,就要产生30多立方米碎石。川藏铁路全线需要清理的碎石大约有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15座胡夫金字塔。高海拔缺氧工况下,普通装备会严重动力不足,而这种中国自主研发的5吨高原装载机,每小时可以高效铲装350立方渣料。这个铲斗,作业时瞬间产生的推力能达到50吨,可以轻松铲断全世界大多数种类的岩石。

在柳州的制造工厂里,七大结构件,900多种、3176个零部件经过,10天的组装。中国第一台12吨轮式装载机,正式下线。

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瑞典之后,第四个拥有12吨位装载机制造能力的国家。

10万等级空分装置的国产化,超级装备助力超级工程!

中国每年消耗约6万亿度电,其中大约60%来自燃煤发电。如何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一场能源结构的变革,正在超级装备的助力下实现。

在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液化基地,12套10万等级空分装置是实现“煤变油”的前端工艺核心装备,每小时能生产10万立方米氧气。

没有这种能从空气中分离出氧和氮,为化工项目提供燃料的大功率空分设备,中国的大型煤炭深加工项目就无法开工,煤炭的高效清洁化利用就无法实现。

一场比拼,正在这些庞然大物间展开。6套来自德国巨头林德,已经顺利出氧。6套来自中国的杭氧,今天第一次试车。

高纯度、高等级制氧核心技术,2013年前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10万等级空分装置的国产化,是中国空分装备业六十多年来的梦想。

数据最终定格在99.87%,高出99.6%的行业标准。试车成功了。

这里未来每年能生产405万吨成品油,可以有效调节中国富煤缺油的能源供给状况。

中国装备集群打造孟加拉国人民的千年梦想之桥

帕德玛大桥,正在中国工程师手中建设。第一个重要的工程节点来临了。工程师沈涛和他的同事,要把一根世界上最长,最重的钢桩打入帕德玛的河床中。

在帕德玛河上建桥,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孟加拉国属于典型的冲积带,帕德玛河床下110米的地方,依然是疏松的沙层。在这里建设大桥,桥墩的主体结构——钢桩,至少要达到120米的长度,才能确保大桥稳如泰山。120米的钢桩,重达550吨,世界上没有任何起重设备可以完成如此之长的钢结构竖直吊装。中国工程师拿出了一个让世界瞠目的方案,把120米的钢桩分成两节,在施工现场进行组合安装。

20米高的平台上,三名焊接工人要将两节钢桩融为一个整体,他们要打破的是百米钢桩无法施工的国际魔咒。

历经48小时,总长120米、直径3米、总重550吨的全球最大的桥梁主墩钢桩,稳稳地嵌入河床120米深处。

这是来自中国的600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70余台设备组成的装备集群创造的世界新纪录。

国际通信增速利器——亚洲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

中国苏州,亚洲最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也是海光缆的制造源头。

在工厂的机器丛林里,掌管着光纤预制棒生产的几万个工艺参数。

光纤预制棒的胚体,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锗,要在1500℃多度的高温下,烧结成光纤预制棒。整个烧制过程,炉温精度必须始终控制在正负0.1摄氏度以内。

影响烧结工艺的因素有近千项。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康宁、日本住友、欧洲普睿司曼等少数几家光棒制造巨头掌握。

就是这控制正负0.1℃的工艺,中国工程师研发了30多年。现在,他们独立研发出光棒生产的全套工艺。让这里每年可以生产2200吨光棒,如果这些光棒全部拉成光纤,可以绕地球近1500圈。

从光棒核心技术突破到光纤制造完全自主,中国将国际市场光纤价格从每芯公里上千元人民币,拉低到每芯公里80元左右。像这样的光纤,中国每年可以生产500万盘,总长2.5亿芯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