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增速均较上月明显加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超过8%。
业内专家指出,总体来看,金融总量增长既“稳”又“实”,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近年来国内货币政策的特征表明,央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是一贯坚定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持续有力的。近日,中美经贸会谈发表联合声明,释放出积极信号,外部环境如果出现有利转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更快见效,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会更为明显。
一、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为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二、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
三、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
四、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抬升
4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约1.22万亿元,增速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业内专家指出,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今年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加约3.6万亿元。其中,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上拉社融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
“今年财政支持力度大、发债节奏快,支持扩内需、宽信用,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专家分析称,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4%,计划新增国债、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发行节奏上,年初以来国债、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也明显快于往年,用于化债的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了约70%。
专家表示,近期财政部启动了支持“两新”“两重”的1.3万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后续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保持较快速度,促进拉动需求,提振社会信心,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果较好,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节奏前移是重要因素,与货币政策形成更强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此外,企业债券发行也有增加。专家认为,4月债券收益率较上月有所走低,企业抓住有利条件,加大债券融资力度,推动降低整体融资成本。4月,企业债净融资约1900亿元,同比增加约200亿元。
M2增长明显提速
数据显示,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M2增长明显提速。
业内专家分析,首先,在上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4月末M2增速出现提升。其次,在去年较大力度的金融数据“挤水分”后,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被压缩,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稳、更实。最后,今年以来,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明显减少,部分资金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
央行数据显示,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约3万亿元,对M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还原去年基数的特殊因素影响,4月末M2增速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
专家认为,拉长时间看,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总体保持在7%以上,持续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但短期看,M2增速受到市场运行、经济主体行为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的暂时性波动。
“将M2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性指标,有其内在合理性。随着金融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研究表明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逐步淡化并放弃盯住总量指标的过程。”专家称。
信贷仍保持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
业内专家指出,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贷款支持力度实际上比统计数据还要更高。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过2万亿,今年1~4月又发行近1.6万亿元,市场调研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2.1万亿元,还原后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维持在8%以上。”专家称。
专家认为,地方债务置换不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而且利好经济长远发展。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相关贷款,统计上会下拉信贷增速,但实质上只是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由贷款转变为债券,不影响金融支持力度。
从长远看,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畅通资金链条,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促发展、惠民生、支持投资消费等。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此外,由于当前外贸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加上5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有业内人士预计有效信贷需求仍受影响。
专家普遍认为,5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