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联合主办的 2025 甲烷大会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研究机构围绕“面向‘十五五':创新与合作”主题,深入探讨全球甲烷治理的最新进展、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路径,为加速全球甲烷减排凝聚共识。
政策引领:中国甲烷减排成效显著,“十五五” 布局全面启动
中国作为全球甲烷减排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煤矿瓦斯利用量持续提升,浙江、江苏等7省市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成,煤层气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低浓度瓦斯利用方法学落地为碳市场建设奠定基础。“十五五”,中国将聚焦重点领域控排,强化监测核查体系,加强宣传科普,推动甲烷减排与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协同增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在致辞中强调了甲烷控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由于甲烷短期增温效应强,寿命周期相对短,甲烷控排对于全球快速遏制气候变暖,扩大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窗口期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视野:国际合作加速,技术、数据、制度等领域加速创新成破局关键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过去一年国内外甲烷控排领域的重大进展,并对未来甲烷控排发力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他呼吁:“全球推进甲烷控排需要在技术、数据、制度等领域加速创新——农业甲烷控排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亟需取得突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数据反演技术需加速推进;排放与核算标准、监管体系、投融资及全产业链的协同减排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美国环保协会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Mark BROWNSTEIN强调,油气行业是甲烷减排最具成本效益的领域,60%的排放可通过现有技术在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解决,同时回收甲烷可缓解能源需求。农业领域通过饲料改良、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减排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他呼吁,要抓住行业转型机会,实施更具成本效益、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 Marcelo MENA分享了卫星监测、预警响应系统(MARS)在垃圾填埋场等场景的甲烷排放监测应用案例,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在短期内有效遏制全球温升。
对话环节,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全球甲烷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山西航天国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围绕“甲烷减排最佳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会发布的多项成果凸显了市场化机制对甲烷减排的驱动作用。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介绍,《甲烷投融资:实践进展与机制研究》报告指出,国际上已形成专门的甲烷投融资工具,中国需在绿色金融标准整合、技术研发支持、碳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发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分阶段碳税政策。美国环保协会高级主任高霁则强调,全球甲烷监测数据共享与标准互认是下一步合作重点,呼吁构建公开数据平台促进减排行动。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 谋划之年,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甲烷治理进入技术落地与行动加速的关键阶段。随着中国“十五五” 甲烷减排政策的细化、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及市场化工具的创新应用,各方正以“创新与合作”为双引擎,推动全球甲烷减排迈向新台阶,为守护地球气候安全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