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产区持续降雨,严重影响煤炭生产和运输,环渤海港口库存加速去化;进港市场煤数量受限,港口出现资源结构性趋紧,贸易商积极挺价。本周,产地降雨影响逐渐减弱,但港口调入量依然偏低;而需求端相对平稳,动力煤市场持续上行,煤价涨幅进一步扩大。
受北方汛期影响,蒙、晋等地煤矿生产及运输受限,露天矿临时停产增多,煤炭产量下降。上级主管部门对晋蒙等主产区展开超产核查,国内煤炭产量增速或进一步放缓,支撑市场看涨情绪。广东地区转晴,用电耗煤需求回升,江浙沪闽等地迎来26-37摄氏度高温;入夏以来,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热浪持续影响我国,全国气温热力值拉满,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摄氏度。此外,在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带动下,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也给用电量带来了强劲支撑;高温叠加经济增长恢复等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下游终端依靠长协供应和进口煤采购,对市场煤需求不多,主动询货数量不多,还盘较报价差距明显,煤炭买卖双方形成拉锯战,实际成交偏少。
本周,卖方出货意愿有所提升,不断涌出新的报盘,但贸易商对成交价格的期待值较高,因此报价延续强势。而上游供给恢复偏缓,大秦线日运量尚未达到满负荷;叠加发运明显倒挂,港口现货资源结构性供给偏少的局面在中旬难有明显改观,进而对市场情绪带来一定积极影响。上周,环渤海港口仅去库10万吨,而本周,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继续去库,且整体继续维持在年内偏低水平,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手中有货的贸易商大多继续挺价,报价延续涨势,各种煤价指数涨幅扩大。立秋已过,北方天气早晚转凉,但华东、华南地区依然保持高温酷暑模式,沿海八省电厂日耗依然保持在240-250万吨的高位水平。大部分用户采购积极性未有改善,将招标采购计划向后推迟,等待煤价下跌再说。而供给端继续保持相对偏紧的状态,卖方多以乐观心态看待当前市场,报价继续上扬。不过,随着主产区天气条件的改善,后期资源集港量有望提升;叠加长协保障较好,下游恐慌心态逐渐缓解,将维持谨慎采购心态,对价格的接受度跟进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