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终端消费淡季特征凸显,需求减弱;但环渤海煤炭供应结构性问题未出现明显改善,叠加主产地价格上涨,推高成本,沿海市场煤价由快涨转为缓涨。而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部分用户转拉进口煤。本周后半程,节前备货需求接近尾声,下游询货积极性下降,煤价滞涨回落。
本周三开始,下游采购逐渐冷清,环渤海港口市场涨幅收窄。受集港发运成本持续明显上移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提升难度,半数贸易商仍维持对节前市场的乐观态度。供应端利弊因素交织在一起,支撑煤炭市场探涨情绪。时值“金九”期间,非电终端采购明显增加,尤其主产地的地销采购旺盛,拉煤车辆增多,支撑产地价格持续上涨。同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控制煤炭总量的要求,与其他主管部门的查超产、“反内卷”工作共同作用下,主产地煤炭供应有序恢复,增速略慢于预期。环渤海港口方面,国庆长假及铁路集中修之前,港口垒库进程并不乐观,优质高卡煤缺乏,贸易商惜售探涨心态依然存在。成本端支撑,带动港口端煤价同步上调;但由于下游阶段性采购接近尾声,因此,煤价涨幅明显收窄,并于今日滞涨回落。
下游方面,需求端接受度不高,但节前补库需求仍存。“秋老虎”渐行渐远,华东地区气温回落至30摄氏度以下,终端电厂日耗回落至200万吨附近;相较去年夏末相比,终端电厂日耗仍较上年同期偏低20万吨,库存同比转正,已较去年同期高80万吨;尤其在后续气温回落预期下,终端采购积极性并不强。然而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且大秦线秋季集中修也将在长假后半程开启;目前来看,环渤海港口货源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节前补库刚需仍存,叠加非电行业采购需求少量释放,短期集中性采购需求回升,支撑沿海煤价由前期的急涨转为缓涨,随后小幅回落。
本周后半程,环渤海港口市场观望情绪有所升温,上游出货增多,报价坚挺;但下游询货一般,沿海煤价涨势趋缓趋稳。双节临近,部分贸易商对节后市场持谨慎态度,出货意愿增强;但下游补库需求力度减弱,到港船舶较少,加之进口煤更具有价格优势,部分终端用户转向采购长协煤和进口煤,一定程度上制约内贸市场价格上涨,节前煤价滞涨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