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拓展部部长石忆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焦虑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最焦虑的时代,则是现有的通算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这场技术革命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数据中心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01
智算中心建设
遭遇基础设施的“瓶颈”
人工智能应用的全面爆发推动了算力需求的激增,智算中心作为算力供给的核心载体,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国家气象局依托智风云三号数据中心处理海量气象数据,提升气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应用能力,为高精度气象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东莞滨海湾新区更是部署 DeepSeek 大模型,让 AI 深度融入政务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金融行业通过智算中心实时分析交易数据,筑牢风险防控防线……智算中心的价值早已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石忆坦言,“在智算中心的技术变革背后,基础设施其实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确,智算中心的功率密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从云数据中心时代的单柜8-10kW,到如今的132kW,乃至未来规划的600kW+,功率密度的指数级增长对供电、散热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与此同时,故障响应时间从过去的2分钟缩短至30秒甚至更短,系统的稳定性面临极限考验。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数据中心能源拓展部部长石忆
而快速交付的压力同样严峻,在AI 行业“赢者通吃”的竞争逻辑下,谁能率先上线服务谁就掌握主动权。因此,互联网巨头们普遍要求6-12个月内完成数据中心建设,而传统建设周期往往需要18-24个月,根本无法匹配这一节奏。
另外,技术迭代的加速也让挑战更为加剧。石忆谈到,“芯片更新周期从摩尔时代的两年一代压缩至后摩尔时代的一年一代。”这意味着同一代基础设施需要支撑三代IT设备的演进,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最后,资源约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达4150亿度,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一万亿度。能源、土地、水资源的消耗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将成为智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02
RAS 理念
华为数字能源的解题路径
石忆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更需要从根本上重构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与建设模式。”
这其实就是华为数字能源提出的“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的RAS理念,通过系统性创新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首先,“安全是数据中心的基石”,石忆说。在安全层面,华为构建了覆盖物理安全、电气安全、架构安全、智能化管理和专业化运维的多层次防护体系。针对智算中心功率密度高、故障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华为通过供配电系统全链路融合,大幅提升系统可靠性。以国家气象局风云三号数据中心为例,该中心采用2N架构设计的超融合电力模块,S-ECO模式下系统效率高达97.8%,同时通过智能锂电柜与三层BMS系统,实现备电系统安全等级的全面提升。正是这种全方位的安全设计,确保了关键业务连续不中断。
其次,弹性敏捷的实现是依托于架构模块化、供电极简化、模块预制化、高密融合化的“四化”理念。架构模块化使得数据中心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按需扩展;供电极简化通过链路整合减少转换损耗;模块预制化将现场施工转为工厂预制,大幅缩短工期;高密融合化则通过风液同源等创新技术,适应不同类型IT设备的散热需求。最典型的案例是,华为芜湖AIDC项目,创造了仅用3个月完成建设的行业纪录。
第三,绿色低碳是智算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智算中心从风冷转向液冷,供电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华为UPS在S-ECO模式下效率高达99.1%。在制冷方面,通过AI技术对风冷和液冷系统进行协同调优,大幅降低制冷能耗。如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采用华为iCooling@AI能效调优解决方案后,PUE低至1.15,成为亚洲最大单体智算中心的能效标杆。
最后是,算电协同。把绿电直供给数据中心,就近消纳新能源电力,同时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平台来平衡负荷,削峰填谷,还能在波谷电价更低时大量用电达成更低的OPEX。既解决了数据中心降碳需求,也解决了风光电力的消纳问题,更能对电网起到稳定作用。
03
全栈能力支撑起智算中心的未来
我们发现,这些技术创新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协同,形成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共同构成了智算中心应对高功率密度、极速交付、极致安全与绿色低碳挑战的能力基石。

由此也不难挖掘出华为破解智算中心建设难题的秘密,这就是从底层硬件到上层云服务,从业务咨询到产品与解决方案交付的完整布局。
在解决方案层面,华为构建了端到端的协同与验证闭环。在 AI 服务器等计算产品规划初期,基础设施团队便深度参与,从定义阶段就实现算力需求与供电、温控方案的精准匹配。这种源头协同让华为在推出计算产品的同时,就能提供最优适配的基础设施方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二次改造成本。
石忆也强调,“华为始终坚持‘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跳’,每代新计算产品都会先在华为云大规模部署验证,将运维一线的需求反向融入研发,确保推出的基础设施产品都经过实战检验。”
在能力层面,华为的全链条专业能力与经验沉淀构成了全面的优势。这种全栈能力使华为能够深刻理解从业务需求到最终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客户的AI战略需求被精准转化为最优设计。
而专业设计能力则是华为的另一张王牌。基于对全球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经验和对AI技术趋势的深入研究,华为已系统性输出AI数据中心21个标准参考设计。这些设计不是理论蓝图,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方案,如赛力斯超级工厂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华为智能微模块,实现7天快速部署,创造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新速度。
华为的全栈优势确保了AIDC解决方案是深度协同、充分验证的有机整体。这种能力使华为能够为客户提供面向未来、持续卓越的AI算力基石,在智算时代的技术竞争中占据独特位置。
站在或者正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节点,智算中心的建设实则已是关乎国家竞争力、产业创新力的战略工程。华为提出的“安全可靠、弹性敏捷、绿色低碳”理念,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也引领数据中心产业迈向更安全、更敏捷、更绿色的未来。